作者:许畅
最近,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赛场上,18岁山东小将张展硕频登热搜,以“黑马”之姿引起众人关注。他已经在本届全运会斩获男子200米、400米、800米自由泳及4×200米接力四金,并打破世界青年纪录。
11月17日晚,张展硕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金”,收获个人在本届全运会上的第5枚金牌。
一个细节是:虽接连夺金,但这位小将没“飘”。此前一场赛后和孙杨、潘展乐等冠军前辈握手时,张展硕主动90度鞠躬致意。评论区都在说:“这就是山东人骨子里的谦逊”,“这一鞠躬又给礼仪之邦加分了”“就这鞠躬动作,浙江人民为你点赞”……
又想起前两天手机上刷到的一段视频:一位山东队的年轻运动员,在赛场上拿了一块银牌。赛后采访时,她眼睛通红,流下了不甘的泪水。不少省外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大意是:看看,这就是山东运动员身上的那股劲儿。
运动员的表现和评论区的留言,都是真实的。再看一眼许多网友自发统计的本届全运会金牌榜单,作为一个较少关注体育领域的山东人,自己心里先惊讶了一下:没想到山东这么强!
稍作了解后得知,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山东代表团以58金的总成绩蝉联金牌榜第一,实现了全运会金牌榜四连冠。纵观本届全运会上,每一位山东运动员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而无论今年最终能否实现“五连冠”,也已经无法掩盖,山东体育多年来的积淀与底气。
近年来,山东在体育领域的投入与布局,早已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真正把体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青少年体育苗子的选拔培养,到职业运动员的训练保障;从全民健身设施的广泛覆盖,到体育产业政策的精准扶持——山东正在用一套“组合拳”,把体育的根基越扎越深。
记得几年前,山东就提出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不仅在全运会上争金夺银,更在群众体育、校园体育、体育产业等多个维度同步发力。
近年来,山东全面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盘活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打造群众身边“15分钟健身圈”。各地市陆续建成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让运动不再是赛场上的事,而是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比如,济南积极推动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组数据显示,济南新建体育公园、农村全民健身设施、智慧健身步道84处,已完成240所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
可以说,山东的体育成绩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它来自政策的持续引导,来自基层的扎实耕耘,也来自山东人骨子里那种“肯吃苦、敢争先”的精神气质。如今,本届全运会赛场上那一块块奖牌,不过是这种精神在特定时刻的集中爆发。
而更令人动容的是,山东人并没有因为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反而更显谦逊与清醒。
正如那位拿到银牌却流泪的小姑娘,她的“不甘”,恰恰是山东体育永不止步的缩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奖牌的数量,更是一代代山东运动员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对体育精神的诠释。
本届全运会终将落幕,但体育的力量不会消散。山东在这场体育盛宴中的表现,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检验,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体育特长生”不会止步于此,它将继续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康之间找到平衡,在体育强国的征程中,贡献更多山东智慧与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