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老字号“倚老”永逸 难了!

2023-11-17 09:13:2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被“摘牌”的中华老字号包括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等。

数十个中华老字号顷刻间失去光环,着实令人遗憾。据了解,此次对已有的中华老字号进行全面复核,目的是建立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给老字号“送行”

让人惋惜却不意外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一块老字号牌匾就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能赢得这块招牌,至少代表了一个品牌经受了时间和品质的双重检验。一些百年老店更是蕴含了数代人的苦心经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可如今,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让人惋惜,但也并不让人意外。

一些老字号“摆烂躺平”,提起它的质量和服务,让公众感觉一言难尽。有些网友则直言不讳:又贵又难吃,早该摘牌了!实际上,在一些中华老字号被“摘牌”前,已经在老百姓心目中被“摘牌”了。此次这些品牌被“摘牌”,不过是让这些早就有名无实的“中华老字号”现出原形而已。

这次对部分老字号的摘牌,不仅是市场监管的结果,更是对老字号的鞭策、警醒。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曾表示,中华老字号的“荣誉”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摆资历”“吃老本”。老字号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做井底之蛙。

有网友在相关新闻下留言:“当倚老卖老不能‘长生不老’时,该如何续写往日荣耀?”这也是更多老字号企业该反思的。

老字号被“摘牌”

传统品牌的现实困境

中华老字号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商务部在2006年和2011年先后认定了两批共1128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华老字号的认定,原本是一件好事,通过给品牌注入“含金量”,让品牌价值更能熠熠生辉。这对于做大传统品牌而言自然好处多多。

但随着时代发展,中华老字号受到现代商业模式和消费观念的冲击,许多老字号品牌困于传统经营模式无法与时俱进而被市场淘汰。此次长期经营不善的品牌如雪花、天津稻香村、上海老半斋等55个品牌被移出老字号名录,实际上暴露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环境中,消费者观念转变迅速,营销经营方式多样化,而部分传统品牌并没找到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和实现商业发展的平衡。

有些传统品牌只靠“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其产品、服务和性价比达不到消费者心中的预期,例如作为刀具界元老级品牌的张小泉,从“剪刀第一股”到“拍蒜断刀”,产品质量的不达标导致品牌口碑严重下滑。

数字化时代下,品牌的宣传阵地移到互联网上,新兴品牌善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加之不断进行品牌联名、定期给予顾客优惠等营销策略,往往会获得巨大客流量,而大部分传统品牌在获得新客户这一方面则十分薄弱。但是在如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果不注重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引流推广,仅靠老顾客口口相传,能够吸引到的新顾客始终有限。

还有网友谈道,老字号是可以贴牌的。当前不少老字号在面临困境时,无法做到自救,贴牌就是他们求生的手段之一。但在转让商标使用权的过程中,部分老字号忽视了对口碑和名声的维护,导致消费者对其信任度降低,加剧了其所面临的危机。

保持理念和眼界的“新”

老字号才能不“老”

对已名不副实的老字号撤销其名号,虽然遗憾,但其实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近年来,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就在今年年初,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中华老字号的示范创建提出四项基本条件:品牌创立时间在50年(含)以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面向居民生活提供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较高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得到广泛社会认同和赞誉。

《办法》还提出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把老字号的创新活力释放出来,这也能避免一些企业在获取中华老字号荣誉之后只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其实这就是在保护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

不可否认,一些承载着回忆和历史的百年老店失去了昔日的荣光。老字号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步伐。这其中也有做得不错的例子。

此次“摘牌”事件,一些自媒体将标题做成“稻香村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惊到不少人,“还好还好,不是北京稻香村,虚惊一场!”为何北京稻香村人气不错?或许与其近年来吸收公众关于减糖、轻量、多样化、可邮购等建议不无关联。一位网友的跟帖道出关键:老字号的“老”应是老百姓的“老”,老百姓喜欢才是“老字号”。

事实上,随着老字号的触网与国货潮的到来,很多老字号也迎来了又一次辉煌。刚刚过去的“双11”,国货在天猫平台迎来“爆发”:85个国货品牌开卖即破亿元,超7万个国货品牌首日成交翻倍。这无疑是一次提醒:老字号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来,还是要结合当下新技术,打通新的宣传营销渠道,制造出更多独特的产品,以迎合当下消费者更加多元的需求。

中华老字号名录“有进有出”,不是为了淘汰老字号,而是为了推动中华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老字号不是倚老卖老的护身符,只有保持理念和眼界上的“新”,老字号才能真正做到不“老”。(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