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掐灭电动车导“火”索

2024-03-12 10:49:4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江苏常州一女子反映,有人连夜将该小区楼道内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坐垫划破,无一幸免。该女子称是因为小区物业不作为,才导致大部分住户将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内。该事件曝光后,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讨论。

笔者首先亮明态度——蓄意破坏他人财物,有关肇事者的责任必须要追究。该行为是否达到警告目的暂且不论,如此“自损八百”的行为完全不值得提倡。但相关话题的评论区,不乏有人对“划座者”的行为拍手叫好,公众对电动自行车违停乱放的意见之大可见一斑。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发生因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火灾,进而造成不同程度人员财产损失的事故,让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国家早在2021年发布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就已明确,“高层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场所,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或充电等行为”。而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带来强化居民小区消防安全治理,强制小区规划电动车停放点,规范电动车停放问题的建议。那为何仍有部分车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硬着头皮也要推电动自行车“上楼”?

究其原因,笔者大致梳理几点原因:一是相对于庞大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安全事故可能是小概率事件,有人对此心存侥幸;其次,有人受限于充电桩、停车棚桩位,不得不自力更生解决刚需问题;还有就是部分车主“懒”字当头,只顾自己方便。

基于此,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的管理,每个环节都要管、都要抓、都要盯,需要有关部门、小区物业、业主等多方合力探索,形成共赢方案。

一方面,对于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等基层单位来说,当下不仅要对辖区内相关情况进行彻底排查,督促整改,更需要畅通居民举报或投诉渠道,以确保相关隐患被及时消除。

另一方面,要聚焦堵点进行疏导,通过增加充电桩数量,把充电价格降下来,引导车主们主动规范停车充电。

此外,管理中不妨多采用高科技手段。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推广电梯“AI阻车系统”,只要电动车进电梯,智能摄像头会自动监测并发出语音警报,同时控制电梯无法关门、停止运行,并第一时间反馈给物业处理,这就很值得推广。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重要的出行工具。面对庞大的市场体量,我们还需要在源头发力,尽快推动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国家强制标准落地。目前,北京等地制定了针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地方性技术标准。另外,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即将出台。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将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没有商量余地。掐灭电动车导“火”索,不能只停留在可有可无的号召与倡议。只有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让诉求得到响应,让隐患尽早消除,才是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