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官网正式公布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此前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网传虐猫考生徐某某不在拟录取名单中。
据媒体此前报道,徐某某今年报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时,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公示的信息中,徐某某被学校备注“复试不合格”。当被问及“是否考量了虐猫事件”时,南京大学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有可能会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之后,徐某某进入兰州大学复试调剂名单的信息又被网络披露,不少网友涌进兰州大学官方微博,希望兰大慎重考虑,“不能录用品行恶劣学生”。
人才应德才兼备,尤要以德为先。招录研究生,考生成绩优良固然重要,思想品德同样是考核的重要指标。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表示,对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思想品德合格”终归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如何界定?如何处罚?惩处边界在哪里?主流的做法是,但凡考生有案底、有违法犯罪记录,那么“思想品德”考核,就会纳入考量、趋于审慎。但是这个把关筛选的过程,并不是标准化的,而是有一定弹性的。法律层面,并没有规定有案底的考生就不能被录取读研。倘若以此类推,那些不曾“犯罪服刑”而确有道德污点的考生,又该如何对待呢?
思想品德考核,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好比人人心中都有杆品德秤,可真要拿这杆秤量定惩戒措施时,又发现秤上的标尺不够清晰、依据也相对模糊。两所高校对是否录取虐猫考生慎之又慎,不仅是因为舆论关注与质疑,大约也有“品德分”缺乏具体标准的困扰。
对虐猫考生的讨论,为品德考核如何量化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唯有建立起清晰的规则,才能帮助学校考查印证考生思想品德,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争议和不公平。有了规则,高校对考生“复试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也将说得更明确。仅仅依靠舆论审判,很难有明确的边界,且具有不可控性。
再者,全社会也要思考,如何引导教育思想品德存在缺陷的学生?毕竟,挽救一名年轻人才是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舆论不妨关注监督该考生的后续行为,看其是否真心悔过,这可能是比坚持要将其挡在高校大门之外更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笔者认为,让虐猫考生读不成研究生不是胜利,遏止虐杀动物现象才是最终胜利。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舆论关注不到的地方,虐杀动物者并不会付出像徐某某这样沉重的代价。并且在众多虐待动物案件中,施暴者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缺乏相应法律规范这一漏洞。所以,通过惩戒典型来以儆效尤有其可取之处,但只有推动相应法律的出台才是治本之策。(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