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鬼秤”频频捣鬼,还需监管聚力“驱鬼”

2024-04-16 09:31:0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记者走访多地市场发现,有一些无良商家在秤上做手脚,致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缺斤少两。坊间把这种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偏差的电子秤称为“鬼秤”。打击“鬼秤”,构建一个更干净、更安全、更放心的诚信营商环境,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打击计量违法行为的力度,需要追根溯源,彻查“鬼秤”背后的非法改装生意,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乱象。(4月15日央视财经)

自从电子秤替代传统杆秤以来,人们认为是高新产品,一定不会忽悠消费者的。其实不然,电子秤在某些不法商贩手中也会“变坏”。其实,人们信赖代表高新科技的电子秤并没有错,相比传统杆秤,电子秤减少了许多人为因素,更大限度地显示出了公平。问题是,如今商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之间的利益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不法商贩便开始走旁门左道,在电子秤上“做手脚”,身边的“鬼秤”频现,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事实上,“缺斤少两”自古就被视为经商者最可耻的行为之一。此前据媒体报道,一些商贩居然玩起了“少输法”“移位法”“遥控法”等伎俩,人为地让电子秤沦为“鬼秤”。近日有调查称,现场称出9.6斤的榴莲,回家一称只有6.2斤;火锅店里标注120克的毛肚,实称只有82克;标注200克的牛肉,实称只有142克;“鬼秤”缺斤少两,不显山、不露水,消费者不易察觉,监管部门也不易发现,因而比传统的缺斤少两更隐蔽,也更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的超市、集贸市场比较多,尤其是小商贩比较分散,一些不良商家便经常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人员“躲猫猫”,执法人员检查时,就规规矩矩称量,执法人员一走,便又开始使用“鬼秤”,如此恶性循环,甚至成了商品市场的一种潜规则。然而,潜伏在电子秤上的欺诈行为,损害了市场交易的公平,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专项治理和严厉打击,莫让电子秤,沦为坑人的“鬼秤”。

换言之,“鬼秤”频频捣鬼,还需监管聚力“驱鬼”。首先,有关部门应从源头把关,严厉打击网售“鬼秤”的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应对商家进行法治教育,强化自律意识,大力开展以“诚信经营是百姓最信赖的电子秤”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商品交易市场设立计量服务站,配备一定的公平秤,供市民免费称量,让市民可以放心购物。再者,针对“鬼秤”缺斤少两等新的坑人手段,监管部门应进行专项治理,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在市民中普及电子秤有关知识,教会使用方法,尤其是要传授识破缺斤少两的本领。只有人人都读懂了电子秤,才能监督和倒逼商家诚信经营,才能保证其手下的电子秤,称出来的都是公平。(汪昌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