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整治“拒收现金”是必要的纠偏

2024-05-08 10:40: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随着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人民币现金现象时有发生。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多起拒收人民币现金典型案例予以公示。通过案例可见,经营主体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理由五花八门,但这些都不能为拒收行为开脱。央行此番出手,无疑是维护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  

现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现金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但这并不代表现金已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拒收现金的现象,这不仅涉及到消费者权益,更关乎货币的法律地位和市场秩序。  

必须明确一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拒收。这意味着,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其他形式的电子货币,都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理由。曾有分析指出,拒收现金不仅损害了人民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现实生活中,拒收现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部分老年消费者,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无法进行移动支付,现金支付仍然是这部分人群的首选。要知道,消费者有权选择使用何种支付方式,而商家则应当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商家只接受移动支付或电子货币,那么对于那些习惯使用现金或无法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歧视和剥夺。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此外,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来说,移动支付或电子货币的普及程度可能较低,如果商家拒收现金,那么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可见,拒收现金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制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同时加大对拒收现金行为的处罚力度,让商家意识到拒收现金的严重性和后果。此外,还应加强市场监管和自律,商家应当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组织,也应当加强自律和监督,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制止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移动支付作为便捷支付手段,其推广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习惯,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方式。(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