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音综《歌手2024》以“主打国际阵容”“全程直播”等特色快速出圈,在全网引发收视狂潮,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量居高不下。不过,对于该节目的不少讨论,俨然已经超过正常娱乐话题该有的界限。原因就在于首期节目两位外籍选手以超强实力夺得一、二名,国内选手的实力则整体偏弱,原本被观众一致看好的那英也只能屈居第三。
一时间,网友坐不住了,开始在互联网上奔走“摇人”,希望找到更多能“与之一战”的歌手来“援助”那英,“救救英子”成为网络呼声。作为一位拥有满族血统的歌手,那英的姓氏与晚清慈禧太后相同。于是“五旬老太守国门”“那英大战八国联军”“对抗洋人是叶赫那拉氏的宿命”等热梗让舆论不断发酵。曾经拿过《歌手》冠军的韩红发文请战,更是将这一波“华语乐坛保卫战”的热潮推至顶峰。
请来的外籍歌手贡献出优秀的舞台表现,广大观众希望看到更多唱功一流、态度真诚的歌手站上舞台为华语歌坛争口气,情有可原。我们能够理解一部分人的对抗情绪从何而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正确的。当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较真于“战胜国外选手”这一目标时,我们必须明确,近代史清政府的屈辱和被侵略的惨痛经历不应被拿来开玩笑,一档综艺节目的胜负更不应上升到爱国的高度。
而且,将不同国籍歌手之间的音乐PK类比为剑拔弩张、盲目排外的“国际战场”,这不仅是对节目中ChantéMoore(美国)、Faouzia(加拿大)两位外籍歌手的极不尊重,更让这档本应该美美与共、充满和谐的音乐盛典变得火药味十足,无形中给音乐筑起一道“国界”壁垒,让对抗情绪掩盖住了音乐之美的辉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内娱的生存环境深受“唯流量论”的影响,使得整个行业变得日益浮躁,尤其对于新生代的歌手们来说,他们长期处在明星光环、流量效应、修音技术的温室环境中,导致渐渐忽略了音乐本身的价值。因此,《歌手2024》这次无修音直播的尝试,给到华语乐坛一定的鞭策,使我们不得不直面华语乐坛与国际乐坛存在的差距。正如《歌手2024》节目组所说:“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我们期待享受无国界音乐同台竞技的盛宴,也期待内娱在本次危机的冲击下主动自我革新,迈向良性发展的赛道,让广大观众看到更加多元美好的音乐艺术。(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