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减少“公摊”,为激活楼市再助力

2024-05-20 10:43: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2024版《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将正式发布,修订内容包括备受市民关注的减少住宅公摊面积、有效提高得房率、住宅和宿舍实行150米限高等。有关住宅公摊面积的话题近年来频频引发争议。为减少因房屋面积、计价造成的矛盾纠纷,不久前广东省肇庆市宣布,商品房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即取消“公摊”。而深圳市减少“公摊”提高得房率,也颇具新意。

根据报道,《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后,过去计入“公摊”面积的两大部分,将把避难层、机房等公共空间列为“不计容面积”。这意味着住宅公摊面积会减少,得房率将有效提高。对于购房者来说,减少公摊面积意味着实际使用面积的增加,也就是所谓的“得房率”提高。这可以使得购房者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因为他们在支付同样面积的费用时,获得了更多的居住空间。对于开发商而言,通过减少公摊面积可以提高项目的整体得房率,从而吸引更多的购房者,这有助于提升项目的销售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看上去,减少“公摊”可以达成双赢。但其实这也是把“双刃剑”,于开发商来说,减少公摊面积可能会增加建筑设计的难度和成本,势必会在其他地方有所“考量”,因此购房者或会因此受到影响,例如减少公摊面积可能会导致公共区域的拥挤,如电梯等待时间增加、楼道空间变窄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居住体验。此外,如果公摊面积减少过多,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必要的功能。

如何做到既减少“公摊”,又不影响居住体验,就要看相关部门在规则制定时如何把握。毕竟房地产市场需要平衡购房者的居住需求与开发商的商业利益,在追求高得房率的同时,不能忽视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除2024版《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外,近期多地出台新政明确减少公摊面积,其效果如何有待时间解答。

但不论如何,减少“公摊”这一动作,无疑是对过去“公摊”矛盾作出积极回应,这一点值得肯定。在这一大趋势之下,可以预见,未来房地产市场在追求高得房率的同时,也会考虑可持续发展。合理设计公共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才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