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原汁原味”,彰显文化自信

2024-05-20 10:49: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柳州市地方标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外包装英文译写规范》发布并正式实施。依据该标准,柳州螺蛳粉有了统一的英文名“Liuzhou Luosifen”,同时“加臭”“麻辣”等特色风味也有了翻译参考。此消息一出,“螺蛳粉有官方英文名了”的词条立马冲上热搜,赢得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

作为一种地方风味名吃,柳州螺蛳粉这几年因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成功出圈。而柳州螺蛳粉在国内热销的同时,同样也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去年,柳州螺蛳粉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货值超1亿元,同比增长38.2%。

但是,柳州螺蛳粉在征服越来越多外国消费者味蕾的同时,也存在产品名称、相关配料表翻译混乱、不统一等问题。比如,市面上对于螺蛳粉的英文译名五花八门,其中“snail noodles”的译法尤为常见。这种翻译不仅未能准确表达出螺蛳粉的真正内涵,更会因语义上的误解和文化交流的障碍,让外国友人将其与蜗牛制品混淆。而“Liuzhou Luosifen”这一译名的确定,不仅是对产品本质的准确传达,而且有了明显的地域特点,对于柳州当地螺蛳粉的生产和销售,无疑很有帮助。

过去,在体现中国独有文化符号的某些词语的翻译上,我们往往采用意译的方式,例如“凉皮”被翻译为“Cold Rice Noo-dles”、蛋炒饭被翻译为“Fried Egg Rice”、中国文化符号“龙”被翻译为“dragon”(在英文中是邪恶的象征)……或许这种对英文词汇直接照搬和组合的翻译方式在文化输出时更易被人接受。但细究之,这种翻译方式是不是会让这些词语中蕴含的独属中国文化的特性渐渐丧失甚至是歪曲了呢?

翻译标准的变动看似事小,但其背后体现着我们在对外文化输出时对主动权的把握,体现着我们国人骨子里文化自信的觉醒。从这个层面看,此次对螺蛳粉翻译标准的统一,正是在文化输出中“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制定翻译策略这件事上,与中国具有相仿文化背景的日本,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范本。在日本特色食物出海的过程中,拉面不是Noodle,就是Ramen(拉面),饺子也不是Dumpling,就是Gyoza(饺子)。即便是输出到中国,日式食物的名字也不会依照中文词汇和语序作调整,而是会保持原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来自日本——比如“烧鸟”(烤鸡肉串)。

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精准、生动的翻译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相信有朝一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会像“螺香”一样四溢,不同国家的人都能分享中华大地上的多元之美。(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