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警惕求职“捷径”上的“陷阱”

2024-05-29 11:17: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万多(元)的上岸率93%,三万多(元)的上岸率98%”“三万多(元)主要就是电网、烟草、铁路、银行、军工好的企业”……在诱人的“上岸率”和能帮孩子进央企国企就业的诱惑下,去年年底至今,南京家长程女士陆续花了近4万元为孩子购买求职服务。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目前不但孩子工作没着落,缴纳的费用也追回无门。

据报道,在眼下的求职季,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投诉某求职机构以帮求职者推荐进央企国企、优先录取等名义收取上万元至数万元不等的费用,求职者购买服务后却遭遇夸大承诺、后期服务差以及退费难等情况。

又到一年毕业季。这一时期,总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和求职者求职心切来牟取暴利。要知道,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对稳定工作和优厚待遇的渴望,以“内部推荐”、“打点关系”等名义,诱骗求职者支付高额费用,承诺安排工作,这种行为既不合规合法,又严重侵犯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消息,提示求职者严防求职骗局,保护自身安全。其中明确提到,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岗位稳定金等各种费用。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入职时,要么是与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岗位,要么由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其上岗或中途辞退。

可见,此类求职“陷阱”在当下非常多,而且此类机构很精明,比如很多所谓“包过”“包进”“成功率90%”之类的话术,多数停留在口头,并没有签订合同。等到学生、求职者发现被骗,想要维权却难以找到过硬的证据,这也是为什么类似套路历经投诉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要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招聘中介机构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对虚假招聘信息和涉及诈骗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而作为求职者,也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应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于以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谨慎对待。

总之,找工作不能只盯着所谓“求职捷径”,越是对所谓“门路”抱有幻想,越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欺骗。保持谨慎态度,避免“踩坑”,方能在求职路上少一些闹心。(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