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新疆阿勒泰地区成了众多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然而,阿勒泰旅游火爆的同时,话题“去阿勒泰旅游的人膀胱快炸了”登上热搜。此外,各地景区“厕评”的帖子也引发热议。
所谓“厕评”,顾名思义就是对厕所进行评价。网友们对厕所的评价维度其实非常简单:隐私性、环境卫生、是否收费等。这样的“厕评”为啥能火?归根结底是因为戳中了游客们的刚需。
在突然增加的客流量之下,新疆阿勒泰“厕所环境差”这一基础设施短板也被放大,以至于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一股“厕评”的风潮,一时间让人哭笑不得。
从网上的帖子来看,游客对厕所的吐槽很真实:厕所是露天的,棚子搭的、风一吹还会飘走,身后还有羊在“偷看”……这些体验,虽说倒也有趣,但也会给到访的游客留下一片不大不小的阴影。以调侃方式出现的“厕评”,实则也是游客的呼吁。
针对“如厕难”的问题,红网在其评论文章《“如厕难”别成旅游发展的瓶颈》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上,阿勒泰景区门票预订单量同比增速较大,就是游客“如厕难”问题的预警,但当地文旅部门和景区没有重视,根本没有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工作。其后该文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根据游客量,提前在景区增设移动公厕,或搭建临时公厕,在客流到来后及时做好引流工作,相信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如厕难’现象。”
必须要指出的是,对如厕条件差的吐槽,在网上是以“厕评”而非“差评”的形式出现的,更多是戏谑调侃而非苛责。光明网在评论《阿勒泰“厕评”火了,如厕体验也关乎旅游竞争力》这样分析,“这说明广大游客对阿勒泰的基础设施,展现出了较高的宽容度。毕竟,阿勒泰地区位置较为偏僻,人烟相对稀少,它不像大城市那样具备大规模修建公共厕所的条件。现有的厕所受地理位置、维护难度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频率可能没那么高。面对突然暴涨的客流量,如厕体验差的问题难免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当然,一个地区的文旅行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得不断提升游客体验,重视如厕环境差的硬件短板,不要把“厕评”当做笑谈。该文章继续谈道:“对游客来说,一个干净、整洁、设施完备的厕所,是生理需求的满足,也是旅游舒适度与体验感的提升。他们当然不会仅因为一个地方厕所修得好,就前去旅游,但如果厕所‘一言难尽’,多少会阻挡他们旅游的动力,甚至会给地方旅游形象带来一定的冲击。”
对于这些善意的“厕评”,各地不妨将其看作一种提醒,旅游体验从来不只是眼前的风景,其中也包括如厕体验。如今文旅大热,各地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招揽游客,那么把厕所设施完善好,其实也可以大幅提升吸引力。正如广州日报在《景区“厕评”是善意提醒》一文中这样论述:“走红来之不易,如何接住泼天的富贵,已然不能仅靠‘天赐’的资源取胜。游客应‘急’之需,正凸显出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只有把服务做实做细,才能让‘内在美’兜得住‘外在美’。”
从新闻里也能看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打造网红厕所,重庆、广州、南京、杭州等地都曾有网红厕所被媒体报道,而今年深圳举办的“探寻深圳网红打卡地”网络评选活动,居然有公厕跻身网络投票榜单前三。可见,厕所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地服务水准的硬指标,备受人们的关注。
羊城晚报在评论文章《“景区厕评帖”火了旅游体验并不只眼前的风景》提供了另外的思考视角——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当务之急还不是打造网红厕所,而是重视厕所的价值,尽快补齐短板。该评论认为,相比于建设多年、设施完备的城市,“广大县域——也是‘厕评帖’出现的高发地,包括厕所在内的设施可能尚有差距,那么也只有抓紧完善,方才能接住这一波旅游红利。”
有网友说,文旅产业发展的秘诀是尊重人的体验并提供情绪价值。某种程度上,景区大到山水、建筑,小到游商、公厕,带给人的感受都会成为“口碑”的一部分。工人日报在评论《游客的如厕体验真不是无足轻重》中详细回溯了旅游景区“厕所革命”的来龙去脉,并在最后表明了这样的观点:“如厕难不该成为让游客头疼的事,不能让如厕难成为旅游发展的绊脚石。各地应启动旅游厕所质量等级评定,把实用、卫生、便利放在第一位,注重厕所的功能、管理和服务标准。同时,针对外观、位置、数量比例、管理服务等细节,也要作出具体规定。”
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完善。文旅服务,厕所是重要一环,社交平台“厕评”大火也说明了这一点。当地不妨针对独特的环境因地制宜、分区管理,保障游客的基本需求。当然,一些县域小城在接待能力和经验方面有先天不足,补齐短板还需一定的时间,对于游客来说,做好心理准备再去,也能少些烦恼和遗憾。(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