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让更多“偏才”被发现

2024-06-17 11:24:3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一则关于“中专生晋级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在该比赛中,江苏学习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生姜萍以第12名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要知道,进入决赛的前20名选手中,除了姜萍,其他人大多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姜萍也是这项赛事举办以来第一位进入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在传统的教育路径中,中专往往被视为学历的终点,而非通往更高学术殿堂的起点。而在大众普遍的视野中,大学>高中>中专,对学历的过分看重,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对中专等职业教育学历抱有偏见。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也限制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的机会。

然而,姜萍却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文凭代表不了水平,学历代表不了能力。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打破了学历的界限,打破了人们对中专生能力的固有认知,展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姜萍的经历还启示我们,不能用总分标准评价所有人才,要给“偏科”的学生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给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据姜萍所读中专的数学老师王闰秋介绍,姜萍本来是可以读高中的,尽管数学很好,但有几门没考好,不够上重点高中,就来到了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服装设计。姜萍的数学天赋在就读涟水中专后才逐渐显现出来。据了解,姜萍对数学非常痴迷,在课余时间始终坚持自学,曾花了2年自学偏微分方程。她发现,偏微分方程中的对称性与服装设计中的制图有着相通之处,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让她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力量。

必须承认,姜萍在中专遇到了好老师,其数学天赋才被发现并得到培养,这在中专学校是可遇不可求的。通常来说,中专更重视技能课程建设,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的师

资力量远不如普通高中,更不如重点高中。但恰恰在涟水中专,有专心投入研究数学的数学老师。

所以说,姜萍得以在有影响力的数学竞赛中崭露头角,除了她自身的天赋、努力外,还有很偶然地遇到好老师的“运气”。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每个学生的天赋、特长都被发现,让偶然变为必然?

这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不能再用单一的总分标准、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我国中高考主要用考生的所有科目考试总分进行排序、结合学生的志愿进行录取。在这种“总分公平”的评价模式中,学生的学科特长被漠视,偏科的学生就很吃亏。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恰恰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这就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或者在总分评价模式基础上,探索给偏科人才脱颖而出机会的破格录取制度。

今年,我国多所实施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都提出,对数学单科成绩超过一定分值、考生高考总成绩进入一定范围的学生实行破格入围校测的政策,传递出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改革信息。

比如,对于姜萍而言,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不妨将其纳入强基计划的破格招生对象,并对其报考强基计划、入围强基计划校测,以及最终录取进行专业评价,看其是否符合本校强基计划招生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育人要求。如果达到,完全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此,才能让姜萍这样的“偏才”及时被发现、受重视。(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