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之后,我又多了一个牵挂。”据报道,如今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了在城里种地。工作日上班、休息日种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有人就近把菜种在自家的阳台、天台上;有人在小区花坛、球场边埋头耕耘;还有人直接在郊区租地,打造现实版的共享菜园……
年轻人在城里种地,如此画风很有反差效果。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都市里的年轻人与种地根本搭不上边。种地属于农村的专有标签,也是农民的特定符号,结果,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呆久了的年轻人,竟也爱上了种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检视。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土地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对土地的依恋伴随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并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这在种地中能够得到直接的体现。可预期的结果令人无比期待,收获的喜悦也会让人信心倍增。正如受访者所称,“种地会上瘾,因为知道辛苦播种之后会有收获”“不只是享受安静的田园生活,更是辛苦耕作、收获成果”。
而随着短视频平台众多视频博主的火爆,绿色种植也牢牢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发布的《淘宝天猫鲜花园艺消费趋势报告》中,2024年不到3个月的时间,有超一亿用户在淘宝下单购买园艺植物和园艺用品,上海、北京、广州的消费者最“花痴”,平均每天有超2万名用户下单买花,并且其中有过半人群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30—49岁青壮年群体占据超过六成比例。
其次,种地是一种自我排解的方式。2023年10月9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城市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很重要》的文章,指出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也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边缘化、排斥、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以及安全和保障问题。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通过种地,看着所种之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内心产生一种难能可贵的成就感以及超然于常规的舒适度,这让焦虑不安的年轻人在压力山大的都市中找到了“灵魂的寄放处”,一个情绪释放通道和生活平衡点——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正向价值就会升华。
另外,很多人明显感觉到,种地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流汗让身体得到了锻炼,耕作让业余生活有了更充实的选择。换句话说,种地,实则“种心”。种地让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年轻人与自己和解,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挑战,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种地能够带来治愈感,却未必真正带来治愈。社会同样有责任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感,聆听他们的心声,帮他们化解焦虑。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工作环境,让年轻人更有干劲,更有激情发挥所长。
无论种菜还是工作,去耕作、去流汗、去收获,都是一件富有成就感的事。但愿每个人都能在耕耘中收获情绪价值,取得累累硕果。(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