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所谓攻略都是为人提供便利的,帮人找到最佳方法和路径,如旅游攻略、游戏攻略等。如今,网上却出现了一种教人“偷”共享充电宝的攻略。近日有媒体报道,在网络社交平台,出现了一些“不花钱将共享充电宝据为己有”的教程,有些发帖人以图片配合文字介绍流程,更有甚者直接将流程制作成了短视频进行传播。就在不久前,也有媒体报道了类似的教程大量出现在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售价从9.99元到2元不等。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覆盖点位数已达到404万个,同比增长31.8%。截至2023年底,某行业头部品牌,在全国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915亿,在线共享充电宝920万个。可见,共享充电宝行业如今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可谓是人们出门在外缓解“续航焦虑”的一大“法宝”。也正是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之下,出现了“不花钱将共享充电宝据为己有”“薅共享充电宝羊毛”等教程,必须引起重视。
根据报道,这些所谓“教程”,实际上是利用了共享充电宝平台的服务漏洞,通过一些特殊操作和话术误导平台客服,使得用户可以在不支付费用的情况下占有共享充电宝。这种教程和教唆他人偷盗并无太大区别,已有案例显示,利用系统漏洞盗取共享充电宝的行为被法院认定为盗窃罪,并受到了相应的刑事处罚。
此外,这些教程传开后,影响范围和力度也必定会随之增加,无疑将会破坏共享经济的正常运营秩序,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商家减少投资,降低服务质量,甚至退出市场。或者,商家会加强技术防范措施、提高保险费用等,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提高使用成本。这对真正需要使用充电宝的用户来说,并非利好。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教程还涉及对共享充电宝的非法改装或破坏,使得这些非法所得充电宝流通在二手市场。涉嫌违法自然不必多说,其带来的安全隐患无法估量。
对于利用教程非法占有共享充电宝的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对于出售、传播此类教程的商家,也应依法予以查处。对于共享充电宝平台来说,面对此类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及时堵塞系统漏洞,比如通过设置监控、改进技术手段等措施来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一旦遭遇侵权行为,应及时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非法教程,避免因一时的贪小便宜而触犯法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对此类行为“零容忍”,才能让共享充电宝行业健康发展,继续扮演“电量卫士”这一角色。(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