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校外托管,不能“脱管”

2024-09-07 11:27: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放在家里怕孩子打游戏,出去玩没人管怕危险,带到单位怕影响工作……近年来,为破解“孩子放在哪”的痛点,各地校外托管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小饭桌”发展迅速,已成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放学后、家长下班前这段“管理真空期”的重要途径。然而,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背后,各地“小饭桌”也逐渐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梳理近期相关报道来看,各地“小饭桌”的从业门槛较低,规模偏小,很多商户并不正规,缺乏托管资质,甚至开在居民楼、路边店铺,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卫生安全缺乏保障、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造成市场乱象频生,容易诱发安全风险事件。部分“小饭桌”还违规开展课程培训,为校外学科类培训提供场所。

“小饭桌”市场乱象频出,根子出在哪?监管缺位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小饭桌”涉及接送、看护、餐饮等多个业务,对应着教育、消防、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民政等多个部门。单靠一个部门无法在职责范围内实现对托管机构的全面监管。

行业标准的缺失也是制约“小饭桌”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小饭桌”的设立标准、人员配置、餐饮质量等方面尚未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使得一些条件简陋、服务质量低下的“小饭桌”得以生存,并挤压了规范经营者的生存空间。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小饭桌”虽小,却关乎千家万户。现在各地都已推行校内课后服务,但因无法供餐、时长有限等原因,并未对校外托管机构造成大的冲击,部分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形成时间差,这段时间需要有人看管,反映出“小饭桌”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该有规范。监管部门应正视“小饭桌”刚需,疏堵结合进行规范治理。

当务之急,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小饭桌”的管理条例和监管机制,合力推进“小饭桌”规范发展。同时,细化“小饭桌”的设立标准、人员配置、餐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无证经营的“黑户”,要加大整治、打击力度,该处罚的处罚,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形成震慑效应。通过各类媒介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现“小饭桌”监督监管全覆盖。

更进一步来看,破解“孩子放在哪”难题,不应只有校外“小饭桌”一条路。比如开设公益托管班应提上议程。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社区可以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开设公益托管班,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托管服务。

公众也应认识到,职能部门的常规监管,并不能对“小饭桌”全覆盖。日常的监管就应当由家长来承担,毕竟,“小饭桌”关乎到自家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所以,家长应该自觉地担当孩子安全的“守门员”,与监管部门一起,齐心协力重视“小饭桌”的安全问题。只有这样,“小饭桌”才能越办越香。(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