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网上医疗科普不能“变味儿”

2024-09-25 10:40:5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短视频时代,医疗科普类的内容颇有流量。医生在网上分享医学知识,造福百姓本是好事。但据媒体报道,很多“网红医生”的视频文案都是复制粘贴而成,类似“帮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急救场景,绝对抓眼球”的内容比比皆是;有的竟穿着吊带裙、露腰装等服饰,通过色情擦边的剧情演绎、露骨的两性话题引流,然后售课带货……这些伪装医生、“伪科普”、带货卖课博取流量的行为,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走了样。

当前,我国短视频用户量超9亿,越来越多公众通过短视频获取医疗健康知识。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兴起和传播,折射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高质量、便捷健康信息的需求。

从国家层面看,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也被列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的首位。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然而,鼓励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专业门槛,更不能胡编乱造剧情,乃至为牟利而搞私域引流。专业人士就该有专业人士的样子,“网红医生”擦边乱入本身也是一种病。

究其病根,一方面源于部分账号深陷流量陷阱,“圈钱”无底线;另一方面,医学知识相对专业,公众难以辨认真伪。再加上伪科普信息主体分散、花样繁多、隐蔽性强、鉴别成本高等,给监管治理带来较大难度。

医学知识是科学,容不得弄虚作假;医疗科普是大事,不允许胡言乱语,更不应由市场来主导。对伪科普短视频,需大力整治,强化监管。《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医疗广告。前不久,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冒充医疗卫生领域专业人员开展不当营销,并将直播过程中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等内容纳入整治范围。

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出台规范,但“网红医生”乱象、涉医的“伪科普”依然在互联网上涌动。还医疗科普一片净土,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首先要夯实平台责任,强化网络平台对医生认证信息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所有认证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对于一些编造身份,以为穿上一件白大褂就是医生的博主,必须清退封禁;对于带节奏、编造离奇剧情,特别是采用统一文案搞病毒式克隆传播的“网红医生”,更要给予警示处罚,让奉行流量至上而非生命至上的“网红医生”闭嘴。

如果是医生做短视频,医生个人加强自我约束是一方面,其所在医院的监督也很重要。医院应当要求有自媒体账号的医生进行备案登记,并向医生告知发布短视频的相关要求。当然,从根本上讲,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是要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真科普”的声音洪亮了,让科学的阳光照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伪科普”自然也就少了。(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