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黑心假羽绒践踏了行业底线

2024-11-26 09:46:3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冬季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近日有媒体报道,“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不少商家以次充好,耍起了“羽绒消失术”,比如采用“飞丝”来鱼目混珠,冒充“羽绒”。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此外,还有所谓的“吊包绒”“手感绒”——从名称就不难看出“作假”的意图。而这种劣质填充的衣服,其实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羽绒服。依据国家标准(GB/T 17685-2016)规定,当产品标称的“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50%时,方可被定义为“羽绒”。与合格的“绒子”相比,不达标的填充物在保暖性能上大打折扣。

羽绒作为一种优质的保暖材料,其价格相对较高。一些不法商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消费者对羽绒制品认知不足的情况,大肆销售假羽绒制品。他们往往打着“特价”“促销”的旗号,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特价”商品,其成本远低于售价,其中的利润空间之大,令人咋舌。

大家都知道“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但羽绒服里不能没有羽绒。假羽绒制品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这些劣质产品根本无法提供真正的保暖效果。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消费者购买了这样的产品,不仅无法起到御寒的作用,反而可能因为保暖不足而引发感冒等疾病。这对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大家也都懂,如果任由“假羽绒制品”泛滥,必定对市场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一些正规商家或因为无法与这些不法商家进行价格竞争,而被迫退出市场,这显然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会导致整个羽绒制品行业的信誉受损,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针对假羽绒制品泛滥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对销售假羽绒制品的商家进行严厉打击,没收其违法所得,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羽绒制品的认知水平,让消费者能够辨别真假羽绒制品,避免上当受骗。

在媒体报道之后,涉事商家所在地市监局发布通报,称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并且对全市家纺经营主体进行排查,坚决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及时反应,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应反思,此番事件难道只是这一地存在?其他地方也应引以为戒,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立即开展对属地的羽绒制品的检验,及时发现并查处不合格产品,遏制这一现象的发展势头,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