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扫雪与奖学金挂钩?冷冰冰的“一刀切”!

2024-12-02 11:56:5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有网友发布“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细则中规定:冬季扫雪缺席次数多于30%的该学院研究生,将取消学业奖学金评审资格,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针对“扫雪和奖学金挂钩”引发的热议,辽宁大学化学院一工作人员回应称,扫雪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劳动能力,“没有完成一个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劳动教育,这是不应该的”。

对北方的朋友来说,全班出动扫雪,或许是学习生涯中难忘的记忆。就扫雪本身来说,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无可厚非。争议的焦点在于,扫雪是否应该和奖学金挂钩?对此,网友有不同看法。有人表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劳动算作评优标准没毛病。有人质疑,学生不是苦力,强制学生义务劳动没道理。还有人诘问:老师扫吗?跟评职称挂钩吗?

笔者认为,从学院的角度出发,强调劳动能力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扫雪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这没什么问题。可问题在于,为何高校走到了需要和奖学金挂钩来“鼓励”学生扫雪这一步?

在媒体的报道中,该学院一位老师透露,出台此办法也是无奈之举:“以往时候,我们不跟奖学金挂钩,谁老实,谁听话就去扫雪,有些同学觉得我可以不去干,就不去。”因此,为了调动大家扫雪的积极性,学院才在今年制定该办法。

集体扫雪是一项公共服务。但劳动也要讲究你情我愿、力所能及。有奖学金这根“萝卜”吊着,有30%的标准线管着,学院这纸规定多少有些强制意味,让一些本就因学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打卡任务忙碌不堪的学生感到不堪重负。

此外,学生还指出,学校没有雇用铲雪师傅或使用铲雪车等机械辅助清理,而是完全依赖学生来完成这一任务,这让学生感觉被当作了免费劳动力。这种感受不仅可能削弱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还可能影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种思维惯性——寻求“最快解”而非“最优解”。

近些年,一些高校新闻时常引发关注和争议。从学生会干部嚣张查寝,到高校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再到近期有高校学生因亲人危重请假离校被拦等,这些事件背后都涉及高校的管理文化及对学生的管理边界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扫雪和奖学金挂钩”规定的出炉也与此相关,同样是高校管理理念的一种外在表现。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比如,设立专门的扫雪奖金,对扫雪中涌现的先进个人与集体进行奖励。这样,就可以避免把扫雪与奖学金、助学金之类挂钩。10月31日,黑龙江科技大学就召开了2023年扫雪工作表彰大会暨2024年学生扫雪工作部署会,对上一年度的扫雪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对新一年度的扫雪安排进行动员,这也是个工作方式。

奖学金这根指挥棒固然好用,但不能滥用。退一步讲,劳动教育、劳动能力跟扫雪不能画等号,不扫雪参加其他劳动不行吗?即便有更多的学生受挂钩规则的约束去完成扫雪“指标”,这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所谓“劳动教育”的价值,恐怕依然存疑。(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