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心理档案需填家庭收入?一种隐私“窥探”

2024-12-04 14:07: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东莞市民何先生称,自己读小学的孩子,从学校带回一张学生心理档案表,不仅要填学生的基本信息,还有父母的职业、家庭年收入等敏感信息。不少家长对此表示难以理解。面对很多家长的质疑,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教育部门的整体考虑,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保护好家庭隐私。

学校为何会要求学生填写这样的心理档案表?据相关报道,涉事学校表示这些表格是根据当地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要求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心理状况,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干预。这一初衷无疑是积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在收集这些信息时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家长的隐私权和担忧。父母的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等敏感信息,不仅涉及到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担忧和猜测。例如,家长可能会担心,家庭经济状况的高低是否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或者这些信息是否会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一旦隐私泄露或被滥用,不仅会对家庭造成困扰,还可能破坏家校之间的信任关系。

如此看来,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认真反思和改进。学校在制定类似的信息收集表格时,应该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所收集的信息既必要又合理。同时,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这些信息只被用于正当的教育目的,并防止信息泄露或被滥用。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明确告知家长收集这些信息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学校将如何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

现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其中,家庭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经济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学校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确实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必须直接收集学生父母的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等敏感信息。相反,学校可以通过更加间接和隐蔽的方式,如通过问卷调查、家访或与学生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下,学生心理档案表收集敏感信息的问题确实很难“拿捏”。收集信息少了,可能无法真实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收集信息多了,又会造成家长的猜测和质疑。如何把握好度,是相关部门今后必须严控的问题关键。要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权。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更加紧密和有效的家校联系机制。(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