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一种看似颇具吸引力的“先享后付”消费模式以其便捷性迅速蔓延市场,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常选支付方式。然而,近日有媒体揭露出其背后防不胜防的套路。“先享后付”,顾名思义就是让消费者先享受,后付钱,是给予消费者先享受商品或服务,而后再付款的便捷消费体验。类似的说法还有“先用后付”“先学后付”等。
该模式的初衷是:消费者可以在无需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的情况下,提前体验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家卷款跑路的风险,而商家则可以借此吸引更多顾客,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先享后付”则套路满满,乱象丛生。特别是在祛痘、健身、教培等行业,商家利用此模式设置的陷阱五花八门,诱导年轻消费群体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在新闻报道中,一些祛痘门店夸大产品效果,隐瞒重要信息,某些商家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替其操作手机进行签约,导致消费者陷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除了线下的预付费行业,线上电商平台的套路同样令人防不胜防。比如,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多个电商平台默认的付款方式变成了“先用后付”,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完成了“0元”下单。有4岁女孩误触之后“购买”多件商品,有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弄不懂,明明没付款,怎么商品就一件又一件地到家了?还有消费者反映,想要关闭该功能却很难找到操作入口,并且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才能关闭。未能按时完成支付,还可能会产生逾期费用,并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先享后付”之所以敢一通操作猛如虎,主要原因是目前这一支付模式尚未明确定性。有金融专家认为其像预付式消费、像信用卡分期、像信用贷款,但又不完全一样。模糊的定性带来监管的缺失,这导致了推广使用“先享后付”的过程中滋生出种种猫腻。
因此,支付平台主动承担监管、监督责任是极为关键的一点。支付平台作为资金流转的关键环节,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先享后付”业务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督,确保合作商家合法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与合法权益。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更应尽快明确“先享后付”的行为规范,制定详细的监管政策与法规,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那些故意钻监管空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与良好秩序。
此外,消费者“先享后付”时,务必保持头脑清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选择此类服务前,应细读条款,审慎评估个人消费能力,三思而后行。同时,应牢牢掌握支付决策权,不可因贪图便捷而将电子钱包的控制权轻易交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使这一模式的健康发展,让其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好工具,而不是成为无良商家的陷阱和消费者的痛苦之源。(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