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上午11点排到了晚上8点半,前头还有10桌要等。”一名食客这样抱怨。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一家网红餐厅因为生意火爆,出现了黄牛泛滥、加价“卖号”的情况,一张号的价格从80到200元不等。对于很多热衷于美食的人而言,愿意排多长时间的队纯属个人选择,但黄牛找人代排的行为无疑侵害了正常排队的消费者权益。原本能吃上的客人排不到,而且黄牛通过卖号获取了高额利益,这也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扰乱。
现在的黄牛可谓“嗅觉灵敏”,哪里有空子可钻,哪里就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一家餐厅火了,但毕竟店面空间有限,餐厅承载能力与爆发式增长的客流形成结构性矛盾。以相关报道中的这家杭州网红餐厅为例,其日均接待量仅300桌,但节假日客流量可达2000人次以上。
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让黄牛有了可乘之机,消费者对“稀缺性体验”的支付意愿也催生灰色市场。按杭州白领平均时薪50元计算,购买200元黄牛号相当于节省4小时排队时间,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时间价值套利”。
但是,对于正常排队的消费者而言,黄牛的存在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本来为了品尝美食,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待,但没想到,黄牛却通过找人代排等手段,轻松获取了就餐号,并以高价转售给愿意出钱的食客。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正常排队消费者的就餐机会,更是对他们时间与精力的不尊重。长此以往,将严重挫伤消费者对网红餐厅乃至整个餐饮行业的信心。
相关报道中,黄牛灰色产业链的内幕也令人震惊。这条产业链中,前端“排队工”时薪30元接单,中层号贩控制区域市场,形成日均万元级灰色收入。某黄牛团伙被查获时,其接单系统显示已交易632单。
黄牛扰乱演出市场的乱象至今仍历历在目,相关部门的整治行动也有所收效。如今在排队吃饭问题上,黄牛卖号现象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应加强对网红餐厅的监管力度,要明确界定黄牛行为的法律性质,对违法者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餐厅排队、等号等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公平、透明的就餐环境。此外,餐厅自身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优化预约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等方式,有效防止黄牛行为的滋生。
治理餐饮黄牛乱象的本质,是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伦理。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规则进化,法治手段划定行为边界,运营创新释放供给弹性,最终在供需两端建立动态平衡机制。这不仅关乎单个餐厅的经营秩序,更是城市商业文明进化的重要标尺。当消费者无需在就餐前苦等几个小时,当匠心美食不必沦为黄牛炒作的标的,如此才能真正守护“人间烟火”应有的温度与尊严。(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