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甚至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并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国家喊你减肥了”,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众多网友点赞支持。
在多数人眼里,体重异常是个人的事,被提升至国家层面来讨论,乍听有些不可思议,但从国家视角,国民体重异常真不是小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青少年肥胖率逐年递增;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生活方式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
此外,肥胖还会增加许多看不见的社会成本,如医疗费用高企、生产能力降低等,这些害处既影响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也或多或少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超4000亿元。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个人“超重”背后,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虽说“管住嘴、迈开腿”很大程度要靠个人意志,但同样离不开足够的国家支持。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已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为减少“小胖墩”,去年教育部等联合发布方案,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提升全民健康管理意识和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更早之前,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将“保持健康体重”作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指标,并列出一系列指导措施。从“治已病”到“治未病”,都是为了从源头上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必须指出的是,体重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减肥,而是侧重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体重,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重观。雷海潮透露,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聘请奥运冠军当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呼吁更多的宾馆酒店在房间里配备体重秤。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体重管理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行动。无论是公园铺设健康步道,医院开设体重门诊,还是社区宣讲健康知识,食堂改进健康食品,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体重健康指标,这是好事。但体重管理不是一时的行动,更在于长期的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得“斤斤计较”,从小事做起。期待更多人能读懂“国家喊你减肥了”的良苦用心,用看得见的改变和行动,来回应这份持续关注和给力支持。(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