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打破职场隐性歧视 共同守护“她”权益

2025-03-26 10:51:4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湖南省总工会发布的一则女职工权益保障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受到外界关注,其中就禁止职场性别歧视提出多项要求。

该提示函提醒,根据相关法规,全省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聘)用标准;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不得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

隐形的性别筛选,折射现代职场的文明之痛。近年来,虽然招聘启事中“男性优先”的字眼逐渐消失,但性别筛选的潜规则却在暗处滋生。某互联网企业面试评分表中,“婚育计划”栏占比高达15%;某制造业HR私下坦言“宁愿要普通男生也不要优秀女生”。曾有相关数据显示,61.2%的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遭遇隐性歧视,这种看似文明的排斥,实则构成对女性职业发展权的剥夺与侵害。

好在,近年来,AI招聘的融入,也从技术层面助力职场公平。例如,某跨国企业采用的匿名简历系统,通过算法过滤性别、年龄等敏感信息,使候选人评估聚焦专业能力。AI面试官的情绪识别误差率降至3%以下,有效规避了人工面试中的隐性偏见。这些技术创新为公平就业开辟了新可能。此外,不少企业也已经革新职场文明中的旧观念。当某知名企业将“消除无意识偏见”纳入管理者必修课时,当社交平台掀起“晒公平offer”的公益行动时,能够看到观念变革的星火。

此番湖南省的监督提示函开创了“预防性监督”新范式。工会组织主动前移监督关口,将劳动法律监督与女职工特殊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制度提醒+执法检查+社会监督”的全链条保护网。这种治理创新使《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从纸面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监督清单。

其实,职场的性别歧视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伤害了女性,也拖累了家庭和社会。只有通过政策、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职场平权。这不仅是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一个公平的职场环境,不仅能释放女性的潜力,也能让整个社会受益。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只是政策的改变,更是观念的转变。只有当性别平等成为共识,职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人安心奋斗的地方。(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