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智驾非万能 请握紧方向盘

2025-04-11 10:09:3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近日,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高速公路上接连出现“慎用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非万能”等警示标语,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日前某品牌电动汽车高速事故导致3人遇难的悲剧,更是将智能辅助驾驶的争议推至风口浪尖。

警示,也是教训

日前,某品牌电动汽车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碰撞爆燃事故,造成3人遇难,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也暴露了技术边界与用户认知之间的巨大鸿沟。

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称,在事发路段安徽铜陵德上高速池祁段,事发地附近的施工已完成,锥桶、警示牌也已撤下。不过,在事发地附近不到五分钟车程处,连续两个电子警示牌都轮播着“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辅助驾驶”的标语。相关报道还显示,除了涉事路段,也有安徽车友称,自己在其他路段也见到了类似提醒,如“前方占道施工,关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非万能,安全驾驶靠自身”等。

还有相关报道称,德上高速池州路段高速大队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发布相关警示,“只是提示车主最好不要使用智能驾驶,安全是第一位的。”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方面称,“能不用辅助驾驶就尽量不用吧。按国家规定,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据调查,眼下全国不少地区对于智驾上路采取了宣传提醒和劝告制止。交警部门更是发出警示,别把智驾当成开车使用手机的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警示并非个例。早在2024年底,浙江高速已因施工路段风险设置类似标语,而此次清明假期大车流叠加事故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警示行动。

辅助,而非替代

众所周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本质是“辅助”,而非“替代”。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辅助驾驶大多处于L2级别,这意味着驾驶员必须随时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权,不能完全依赖系统。然而,许多车企在宣传中却刻意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甚至使用“解放双手”等夸张表述,误导消费者对技术能力的认知。

这种营销策略不仅放大了驾驶者对技术的依赖,也让部分人误以为智能驾驶可以完全接管车辆,从而放松警惕。事实上,无论是光线、天气条件的不确定性,还是施工路段的临时标识,都可能导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效。有相关专家就指出,部分车企为博取流量,用夸张语言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导致消费者高估智驾技术能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即便部分车企推出“智驾安全考试”或“功能分阶段解锁”机制,普通用户仍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复杂的技术边界。

更有相关分析指出,惨痛事故背后,隐藏着车企在技术推广中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智能驾驶被包装为“高阶”“全能”的核心卖点;另一方面,用户手册却以冗长的免责条款罗列功能失效场景,如恶劣天气、异形障碍物等,实际使用中用户需在毫秒间完成“信任切换”——从依赖系统到紧急接管。

相关事故的发生,正是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安全边界的警示。尽管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类似因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早已屡见不鲜。部分驾驶者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时,往往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电子书等设备上,甚至完全“解放双手”,这种行为无异于将生命置于危险之中。交警部门明确表示,智能辅助驾驶不能成为分心驾驶的借口,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依赖,更要信赖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初衷是提升行车安全和便捷性,但技术的进步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有相关分析就指出,无论企业如何宣传其智驾技术的“高阶”,其本质仍是辅助驾驶,而非无人驾驶。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企业和监管部门必须明确责任边界,避免过度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同时,驾驶者也需要增强安全意识,充分了解车辆的性能和技术的局限性,拒绝盲目依赖。

有专家曾建议,要化解智能驾驶的信任危机,需多方合力:在技术层面,要提升对动态障碍物的感知能力,推动车路协同技术落地,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在监管层面,需规范车企宣传话术,明确“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定,避免误导消费者;而对于用户教育,就要强化驾驶培训,通过强制性安全考试、实时语音提示等方式,确保用户理解功能边界。

多地高速的警示标语,正是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一次“纠偏”。无论是“慎用智能辅助驾驶”还是“自动驾驶非万能”,这些提醒都在强调一个核心:技术的进步不能成为“蒙眼狂奔”的借口。安全才是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

对于驾驶者而言,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始终要保持对路况的专注和对车辆的掌控。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宣传必须回归理性,避免过度包装和误导性表述。只有在技术、责任和安全意识之间找到平衡,智能驾驶才能真正成为提升出行体验的工具,而不是威胁生命的隐患。

有相关评论称,高速警示牌的出现,是一次惨痛的技术“祛魅”。它提醒我们,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为人服务。在技术狂奔的时代,唯有保持对风险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向善”。

总之,智能辅助驾驶的未来充满潜力,但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