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天下论 | 酒店“瞬间涨价”,因小失大

2025-04-14 12:18:2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重庆的李女士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了安徽合肥某Loft艺术公寓的大床房,两晚的价格分别为276元与268元。由于行程有变,约20分钟后,李女士准备再订一晚,但她打开页面后发现,该房型的价格已变为417元。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多浏览几次酒店页面,价格就神秘上涨;下单时稍有犹豫,总价便大幅提高;不同预订平台上的酒店价格也不一样,时高时低,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这只是“同货不同价”的一个缩影。“同货不同价”并非新鲜词汇,这种现象在线上平台尤为常见,比如机票、酒店预订等。同一趟航班机票,付费会员价格反而最高;同一天、同样房型、同时搜索,不同用户的优惠力度不同;不同的手机,提供的价格也是不同的……这种借助大数据实现的“精准坑客”,是基于用户行为、购买历史或会员身份的定价策略,被业界俗称为“大数据杀熟”。

当然,动态定价作为酒店行规有其合理之处,酒店也确有自主定价权。消费者质疑的并非动态调价,也不是否定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规律,而是因为价格浮动的规则并不公开,不少酒店也并未提前告知用户价格可能浮动,“20分钟涨价一百多元”与希望明明白白消费的用户心理预期不合,再加上商家对涨价细节含糊其辞,难免让人怀疑是否遭遇宰客套路。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商家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习惯等信息,调整商品或服务的报价。理论上,这种个性化的定价可以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当这种定价策略变得过于普遍,甚至影响到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时,如此生意经显然是念歪了大数据利用的“经”。

因此,提高价格的透明度是关键。酒店可在页面上提示“价格实时变动”或“最终价格以支付为准”,并借鉴高铁票及机票的做法,实时公布剩余房间数量,让动态涨价有“量”可循。调得合理、涨得明白,才能打消疑虑,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当前,消费者在面对不合理涨价时,往往缺乏有效维权手段。平台通常将定价权归于酒店,而酒店则以“市场行为”为由拒绝解释。这种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闷声吃暗亏”。要改变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酒店应公开调价规则,避免“暗箱操作”;其次,在线旅游平台需对合作商家的定价行为进行审核,设置合理涨幅限制;各部门各平台也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频繁投诉的商家予以公示或下架。最后,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智慧消费,理性选择,遇到“同货不同价”要敢于较真,及时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