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养老规划师,到底“规划”什么

2025-04-30 10:04: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保险公司的养老规划师是卖保险、养老院的养老规划师是卖床位、养老公寓的养老规划师是卖房子……”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伴随老年经济兴起,养老规划师、养老经纪人等岗位陆续出现。但是,这些岗位并没有明确定义,工作内容五花八门,很多甚至与养老没有直接关系。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分别为22%、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在健康养生、财务规划、居住环境等方面有着迫切需求。养老这件事确实值得“出谋划策”。

不过,跟所有新兴职业一样,养老规划师及相关职业面临良莠不齐的问题,在积极发挥“养老规划”作用且满足很多老人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其本身缺乏应有的标准和规范,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乱象。

一些保险公司、养老社区、保健品企业等将所谓的养老规划异化为推销工具,实则是在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进而收割一拨又一拨老年人。比如,某保险机构以“养老社区入住权”捆绑年金险销售,将“规划”偷换为金融产品推销。

真正的养老规划是“时间推演”和“资源拼图”,当更多老年人从“生存型养老”转向“品质型养老”,市场需要的不是推销员,而是能连接社会资源与个体生命的“养老架构师”。以一位独居老人为例,其需要的或许不只是保险或养老公寓,还有包括医疗支持、情感陪伴与紧急救助在内的整合方案。

“守护夕阳”的职业要用阳光照亮。给养老规划师“正名”,监管和引导势在必行。

一方面,如果出现虚假宣传、骗老坑老,监管态度不能含糊,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不妨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形成震慑效应。

另一方面,有关方面有必要加强对“养老规划师”及其培训机构的监督,完善相关的管理、引导和评价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养老规划师”的资质认证、业务范围和从业标准,逐步引导从业者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此外,业界应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定期对“养老规划师”及其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以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行业协会、养老机构也不妨利用自身优势搭建信息平台、整合数据资源,为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促进行业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养老行业如今处于风口之上,可不是靠“吹”就能起飞。养老规划师职业乱象,是银发经济转型期的阵痛。一个合格的养老规划师,应当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的养老“规划”,而不是利用“规划师”的名义“卖保险、卖保健品”,更不能对老年人进行“围猎”。总之,让一项新的养老服务“助老”不“坑老”,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