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疆00后女辅警下井救人”的新闻引发全网关注。4月16日,新疆洛浦县,一名2岁女童坠入一口40米深的废井中,救援难度极大。身高仅1.55米、体重40公斤的女辅警布帕太姆主动请缨,下井救人,最终成功救出女童。网友纷纷要求当地政府为她破例“转正”为有编制的正式警察,“新疆发布”公众号日前发文回应称,不是不能“转正”,而是“转正”有着严格的条件和认定程序。但官方同时也认可她的英勇表现,并给予破格晋级的奖励。
布帕太姆在面对如此危险和艰巨的救援任务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身材优势和坚定的勇气,成功救出了被困女童。这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钦佩,她当之无愧是新时代的英雄。她的行为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让人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勇敢站出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记者追问,她仅以“穿了这身警服,救人就是我应该做的”回应,质朴话语折射出辅警群体“非编却同责”的职业信念。这种超越身份标签的担当,正是公众情感共鸣的核心,社会需要这样的“凡人英雄”。而网友纷纷呼吁当地政府为布帕太姆破例“转正”,这反映出公众对英雄人物的关爱与认可,体现了社会的正气和对正义的追求。
洛浦县公安局的回应可谓恰到好处。“破格晋级”的举措值得肯定,将布帕太姆从七级辅警直接晋升至五级,并拟申报“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种打破常规的激励,既是对个体的褒奖,亦是对辅警群体的价值肯定。而针对“转正”呼声,官方明确回应“需依法依规”,强调立功特招、公考等既有路径的严肃性。要知道,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辅警直接转警”政策,这样的制度规定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为了确保警察队伍的质量和公正性,保障整个公安系统的稳定和有序运行。如果随意突破这些制度,可能会导致规则被架空、制度被侵蚀,损害的是公家的公信力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看似矛盾的两种态度,实则体现了制度弹性与刚性并存的智慧,既以破格奖励释放善意,又以程序正义守护公平。可以肯定的是,布帕太姆下井救人事件是一次英雄主义的闪光,丈量出人性的高度,也照见了制度的进步空间。社会需要以破格奖励为勇者加冕,更需以稳健制度为善行筑基。当程序正义与人性温度形成合力,“英雄”才不会成为孤例,而将凝聚成推动社会向善的持久力量。(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