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别让黑话烂梗“带偏”青少年

2025-05-10 10:27: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5月9日《山东商报》12版刊登《黑话烂梗泛滥,“好好说话”很难吗?》一文。碍于篇幅所限,只是着重探讨了黑话烂梗在青少年群体中为何大行其道,其监管难点又在何处?其危害以及如何治理?笔者觉得还需再讨论一下。

如今,网络流行“梗”如同一阵阵来去迅猛的旋风。各类词汇以惊人速度重构着当代人的语言体系,形成耳熟能详的“网梗”。不可否认,一些网络用语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让沟通变得生动而有趣。

然而,还有一些过度歪曲、低俗恶意、带着攻击性和讽刺意味的网络用语成为了“网络烂梗”,尤其对青少年群体,传递了很多负面价值观,使其沉迷在日复一日毫无创新性的信息茧房中,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用规范语言与孩子对话,不能放任他们沉迷网络上的“梗文化”,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而非盲目跟风,复制流行。学校可开设媒介素养课程,系统地教导学生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优劣。同时强化校园文化环境管理,对校园内传播不良黑话烂梗的行为及时引导和纠正。互联网平台更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内容审核上加大人力与技术投入,对含有低俗、不良黑话烂梗的内容严格限制传播或予以下架处理。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比如通过APP的“青少年模式”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减少黑话烂梗相关内容的推送,优先推荐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优质内容。

此外,青少年乃至全社会语言生态问题的解决,还要落实于社会教育整体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美育因其春风化雨般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往往会获得可爱且可信的效果。

汉语之美可以培育孩子的美感。看到海上明月,我们会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描绘自然美景时,我们会引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优美的诗文。而不是只会用“泰酷啦”“绝绝子”“yyds”“无语子”等等来形容。或许,只有当孩子们真正领略到汉字之美时,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才不会持续上演。

语言是思考的外显结果,多一分则噪、少一分则寂,精准合适、方能共鸣。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好好说话”,感受文字世界的意蕴万千、美妙绝伦,亦在语言流动中找寻人类永恒的情感和智慧。(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