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亮
“不买就不让走”“不消费就甩脸子”;宣称“零团费”“低价游”,实为引流宰客的噱头……要问哪件事最令游客深恶痛绝,强迫购物赫然在列。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治理。这一表态,无疑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参团旅游中的强迫购物,相信不少人就算没有亲身经历过,也都有所耳闻。有的导游是游览草草结束,购物时间管够;有的导游把游客当成“待宰羔羊”,甚至在大巴上公然威逼利诱,不买东西不让下车等等。可以说,强迫购物已成参团旅游的“牛皮癣”。这种乱象不仅严重损害游客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更破坏了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口碑。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消费固然是旅游经济的重要部分,但它绝不是衡量游客价值的唯一标准,更不是获得尊重的前提。每位游客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选择出游的方式、消费的水平,都基于个人的兴趣、需求和经济能力,而非外界的强制或期待。将消费与尊重挂钩,不仅加剧了游客与导游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助长了旅游市场中的不良风气,完全背离了旅游的职业伦理。
其实,针对强迫购物现象,这些年来相关部门没少下功夫,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我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令禁止强迫游客购物行为。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加强执法检查、曝光典型案例、完善投诉机制等举措整治此类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屡禁不绝。
究其原因,首先源于旅游市场长期存在“低价竞争”,部分游客尤其是老年群体偏好低价游,而导游收入主要依赖带团补助和佣金,便靠购物消费弥补;其次一些购物点与旅行社、导游形成形成一条盘根错节的灰色利益链,通过抬高价格、以次充好来获取暴利。此外,异地维权需付出较多时间和经济成本,部分游客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不法分子。
强迫购物的“黑手”,是时候斩断了!多部门联手,整治必须“强硬起来”。此次整治的最大亮点在于多部门协同发力。文旅部门联手公安、市场监管,意味着整治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从源头打击,深挖并严惩强迫购物链条的组织者、实施者;形成强威慑,跨部门联动弥补监管缝隙,提升执法效能,让违法违规者无处遁形;更重要的是,斩断灰色利益链条,瓦解“低价揽客——强迫消费——高额返佣”的畸形盈利模式。
这套“组合拳”释放了清晰信号:整治强迫购物,国家是动真格的。同时,旅游行业应优化薪酬制度,提高导游的合法收入,降低他们对购物回扣的依赖。
再美的风景,也经不起步步设坑。彻底铲除强迫购物这一顽疾,才能让更多游客畅享“诗和远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