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零元购——莫让“盈”利变“蝇”利

2025-07-18 15:26:1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赵亮

 

最近一段时间的外卖大战,比高温的天还要热。“满18减18”“0元喝奶茶”等福利放不停;“配送费翻了倍、单量又多”,有骑手日收入超千元,舍不得休息;商家遭遇爆单,直言忙不过来……短期看,外卖平台“补贴战”一定程度上撬动了增量消费市场。但长远看,如果市场因为过度竞争走向无序“内卷”,无论平台、商家,还是骑手和消费者,最终都很难成为真正的赢家。

网友热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

“过度喝奶茶,消耗的是自己的健康啊!这波商战打的,受害者是每个管不住嘴的人。”

全媒全解

莫让“盈”利变“蝇”利

新一轮外卖大战,起源于京东入局,伴随淘宝中途杀入、美团激烈反击而进入高峰。统计数据显示,三家公司在二季度的投入达到250亿元,竞争激烈程度远超过往的“价格战”。据北京日报报道,“补贴战”效果立竿见影。上个周末,美团单日高峰订单突破1亿单,饿了么突破8000万单,京东外卖仅上线4个月就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突破百万单,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百万的城市数量在过去一周翻了一倍。

在此次外卖大战中,表面看是一场多赢的局面。对消费者来说,平台的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切实给消费者带来了优惠、便捷的服务和体验,比如“满25减24”“满15减15”等大额无门槛红包,也激起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对平台来说,消费者的涌入带来了流量,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对于商家而言,平台的一系列补贴,叠加商家活动,有奶茶店一天卖出半年库存,激增的订单量背后是商家收入的增长。而外卖骑手则在这场大战中成为直接受益者,部分骑手日赚过千甚至有骑手日送超百单赚了1700多元。

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的狂欢里,其实潜藏隐忧。很多媒体都对这种低价策略能否持续持怀疑态度。

有专家担心,不可持续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具有使市场竞争陷入低水平低价竞争的风险。长期而言,补贴模式将向“服务溢价”转型,单纯低价难以维持,企业需探索清晰的盈利路径。希望这场“补贴大战”不会以一地鸡毛散场,而是各平台积极带头,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商家积极性,共同做大行业“蛋糕”。

广州日报的评论《外卖“大战”不能靠“请客吃饭”》认为,好生意绝不是补贴出来的,更不是“内卷”出来的,“请客吃饭”,稳不住市场份额,只会让市场环境愈发混乱。“以目前情况来看,除了约谈,监管部门或有必要进一步出手,给这场狂欢降降火。”

环球时报则在《外卖服务升级,价值竞争才是正道》这篇文章里,直指这场无人百分百获益的外卖大战,是“几个月来平台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的集中爆发”。早在各平台露出恶性竞争的苗头时,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南方日报的观点,认为防范此次及接下来的外卖大战演变为“内卷式”竞争,也是必要的——“竞争性补贴需要拿捏好度,避免滑向不合理低价,损害商家等群体利益。监管部门也要在具体实践中,划清楚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的界线。”

有网友表示,某些奶茶店一开始是真正无条件免单,后来利润薄了便提高配送费或起送门槛,再到现在能免单的只剩口感粗劣的款式。可见战线拉到如今,不仅平台商家疲软、服务人员劳累,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新鲜感与利好初衷也不复存在。那些可占的“便宜”被迫不断缩水,正好证明了“价格战”的不可持续性。一味同质化地卷价格,燃尽资本破釜沉舟的“外卖大战”,到最后定然没有赢家。这是红网在评论《“零元购”狂欢,没有赢家的“外卖大战”》里表达的观点。

外卖平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证券日报给出具体的方法论:“必须回归服务本质,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配送效率、保障商家和骑手权益等方式来增强竞争力。”平台应加强对商家产品质量的监控,让消费者吃得安心;以合理抽成机制让商家获得更多利润空间、激发提升菜品与服务质量的动力;让骑手拥有更稳定的收入、更合理的保障和更积极的工作状态。

补贴狂欢终将退潮,如何在内卷式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是所有餐饮从业者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