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赵亮
近期,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一群未成年人(多为暑期放假的10—14岁学生)以“跑楼小孩”身份,从外卖员手中承接“最后垂直100米”的送餐任务,每单收费1—2元,引发社会关注。最新信息是:8月4日晚,华强北街道办事处发布了《关于不要让孩子参与代送外卖活动的通知》,“跑楼小孩”的暑假兼职宣布剧终。
初次看到这则新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还不错”。配送的最后100米一直是个难题,高楼大厦复杂的环境、等电梯、过门禁带来的重重阻隔,让消费者和外卖员都挺心累。通过代送外卖,孩子们赚到一笔零花钱,体验了劳动的艰辛,锻炼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父母本来还发愁孩子假期没事干、宅在家里玩手机,正好带着孩子体验生活;外卖员也避免了超时被扣钱。
可往深了看,这所谓“多赢”的底色,实在让人悬心。十来岁的孩子在车流里等单、在陌生楼宇里穿行,对潜藏的风险能有多少预判?真出了意外,责任该落在哪方肩头?外卖员付酬请孩子代劳,这算不算踩着雇佣童工的边线?
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外卖代送流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保障?点一份外卖,支付的是平台与骑手的服务承诺。如今,服务链条末端悄然被替换为一个孩子。若送错地址、放错门口、汤洒饭凉甚至餐品丢失,责任归属何方?这其中,平台该承担的监管义务也未有体现。不同于一般快递,如果代送的是食品,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会让消费者成为无辜的受害者,知情权与服务质量或双双落空。
令人欣慰的是,此次事件叫停之后,暖心的疏导与服务没有落下。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免费全托班、兴趣班,并联合九家公共文化场馆提供免预约服务,图书馆也同步延长开放时间,构建起一张覆盖学习、实践、娱乐的暑期关爱网络。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这种“堵疏结合”的治理方式,既消除了安全风险,又满足了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让家长免除后顾之忧。
从“跑楼小孩”现象引发热议,到街道迅速响应推出解决方案,折射出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高度共识。华强北街道的实践启示我们: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简单的“禁止”与“限制”,守护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既要有明确的规则边界,也要有多元的成长平台;既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也需要企业、家庭、社会协同发力。
期待更多类似的举措能够在全国各地推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引导孩子参与暑期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筑牢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光明、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