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黄女士称自己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大食堂工作,8月18日相关新闻一度冲上百度热搜榜第一。据媒体报道,黄女士于2022年入职北大餐饮中心,今年7月已从文员转岗为管培生,目前正在轮岗,而做食堂阿姨是为了真切体会师傅们的工作,能更切实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北大毕业、新传研究生学子、食堂阿姨……当这些字眼交织在一起,网友瞬间议论纷纷。“北大研究生怎么去当食堂阿姨?”“是否太大材小用了?”“起猛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卷’到这个地步了吗……”
可能很多网友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管培生”,就把黄女士的工作定位为做食堂阿姨了。“管培生计划”,是用人单位培养未来领导人的一种项目,进入该计划的管培生,要由带教老师指导,经过多个岗位的轮岗,考核合格后确定正式岗位。
其实黄女士说得很清楚,她做食堂阿姨是管培生必须经历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体验第一线食堂师傅们的工作,以便未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另外,黄女士在评论区回复称,她留在食堂工作,为此也放弃了很多高薪工作,当时老师和身边同学也非常诧异。
用黄女士自己的话来说,“是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其中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在世俗定义的“成功”与“失败”的夹缝间、在迷惘与痛苦后依然坚持自己选择的路。
一些社会固有观念的压力会让很多年轻人无所适从,比如名校毕业必然会找到合适的高薪工作,不然就是失败;比如硕士学历不能去做食堂阿姨,否则就是大材小用……所以,遵从内心的选择,不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信念,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来支撑。
可喜的是近年来类似的人往“低处”走并不少见,诸如“北大博士考取城管”“大学副教授去中学当老师”“年薪30万女生转行卖快餐”之类,当事人依然坚定做自己,外界也能慢慢以平常心看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选择自由,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不必以思维定式来固化对基层岗位的认知。
今年5月,黄女士曾发帖称,研究生两年期间也经历过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后来,她决定留在北大食堂工作,“希望能让大家吃上便宜健康又好吃的饭”。从内心上喜欢,在乐此不疲中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精神上的富足并非物质可以比拟。
另外,社会舆论颇为关注毕业生的第一份职业和起薪,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到基层工作,不意味着永远在基层,没有晋升机会;只盯着岗位的起薪,对于起薪低于预期的职位一概不去,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十年后留在北大,我要做快乐的食堂阿姨。”愿黄女士能够如她所言,继续走出一条遵从内心的成长之路,为其他年轻人带来新的思考和勇气,让每个人都能更自主地选择人生道路。(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