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重视“临时儿女”的社会需求

2023-09-06 10:43: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网上兴起一个新鲜词“临时儿女”,用来指那些陪护老人挂号、就医、跑腿的陪诊师。小到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与医生沟通、交钱拿药,大到跨城市问诊……职业陪诊师几乎包揽病人看病的一切准备工作。有不少陪诊师还在网上发布自己月入过万的经历,让相关话题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和讨论。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8月29日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在这背景下,“花钱找人陪看病”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刚需,对很多老年患者来说,在子女无法及时到位,自己又难以独自就诊时,陪诊师不只是一个“排队挂号、帮忙拿药”的好帮手,有时候更像是一个依靠。

不过,作为一个应需求而产生的新职业,“临时儿女”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比如陪诊师准入门槛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所谓的陪诊师培训也良莠不齐。此外,行业缺少规范合同,只靠双方口头约定服务。一些陪诊人员漫天要价、临时加价、额外要价,不少网民认为陪诊师等于变相“黄牛”……这都给陪诊师行业带来了乱象。

另外,陪诊师社会认可度不高,收入不稳定且没有保障。一些陪诊师在网上分享自己月入过万的经历,让不少网民认为此项工作很简单轻松。事实上,不少陪诊师表示,月入过万其实没有外人想象中的简单轻松,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陪诊服务关乎民生,如何让这个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社会价值?笔者认为,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将陪诊师这一行业纳入新的职业分类体系中,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培训。政府也应当加强对陪诊服务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另一方面,对“临时儿女”这种新型职业应多一些包容和支持,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让其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患者带去更多温情和良好体验。唯有如此,方能实现患者、医院与相关服务市场、从业者的“多赢”,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有序、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