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初,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招募6000名讲学教师,为脱贫地区,欠发达的民族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等地的县镇和农村学校,输送一批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而教学经验丰富的银龄教师也是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富矿。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老年知识分子达1929.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509万人,约占26%。
一方面,不少银龄教师愿意发挥余热,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对于老年人再次挖掘自身价值、找到社会归属有重要意义,更是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有益尝试。
另一方面,鼓励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们支教支研,助力青年教师和学生发展成长、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达成退休教师与教育发展的“双向奔赴”,这也是国家制定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初衷。
老年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老有所为的实践已持续多年。早在2003年,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全国老龄委就曾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启动了援助西部的老年志愿行动——银龄行动,成为老年知识分子老有所为的一面旗帜。
根据云南网的数据,如今“银龄行动”已经开展10年,吸引了约500万老年志愿者参与,受益群众达3亿余人次,创造经济价值80余亿元。
光明日报认为此举有利于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不少退休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完全有能力到农村学校讲学。根据退休前的工作和专长,安排相应的讲学任务,乡村学校可以为有意愿的退休教师提供充分发挥余热的机会。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不仅能够满足农村学校对优秀师资的需求,还将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大江时评则将银龄教师行动计划视为“双赢”——广大退休教师既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又强化了对教育的人才支撑。另外立足教育实际需求,让“夕阳”照耀“朝阳”,就必须健全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工作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真正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
银龄教师的“智慧红利”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需要照料的老人家。在“银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虽然他们都怀揣奉献精神,但也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把好事办好。
在这个问题上人民日报评论称,要从经费和政策两方面,将银龄教师在乡村任教期间的保障措施落实落细,努力做到政策上激励、待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关心关爱,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顺心工作、开心生活。
北京晚报评论提醒,对重返讲坛的银龄教师,既要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也要给予温暖的人文关怀。新的行动计划在经费保障和关爱表彰方面做了具体要求,有助于充分调动银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助其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中国经济网则将问题具体化地列出,由于身体条件限制,有的银龄教师参与学生课外活动时可能存在困难;有的学校一线教学岗位有限,银龄教师的到来,可能会影响年轻教师的岗位评聘……这都需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把保障工作落实到位,让“银龄”真正成为“引领”。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