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静音车厢能“静”下来? 

2023-10-27 09:51: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高铁静音车厢”冲上热搜,激起网上“哇声”一片!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试点设置“静音车厢”——旅客只要在铁路12306APP和官网上,选择带有“静”字的班次,勾选优先分配“静音车厢”,即可在有余票的情况下选乘“静音车厢”。

能够享受一段“静谧旅途”,是很多奔波在外的人心中的“小向往”。其实,“静音车厢”并非是啥新鲜事物,但是每每进入公众视野时,总能“自带热度”,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早在2020年底,京沪高铁就在全国率先推出“静音车厢”服务;今年4月份,又有多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专门设置“静音车厢”。

随着更多线路和车次的加入,“静音车厢”覆盖面不断扩大,相关规定及管理细节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很舒适,终于能安静睡一觉了!”对于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很多网友纷纷点赞,并呼吁能够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那么,“静音车厢”乘坐体验如何?能够实现完全“静音”吗?相关规定是否只是一纸空文?是否只是商业性质的一种宣传噱头?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几个关键点我们必须要先搞清楚。

首先,“静音车厢”出现的背后是广泛的市场需求。

前不久一则“婴儿高铁上哭闹,女子和宝妈对骂”的视频引发热议;“你是他爹,让他闭嘴!”因为1岁多孩子在高铁上哭闹,一名女子对孩子及其家长大吼大叫……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事情的,缺少换位思考和包容他人的心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对媒体表示,在这类事件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婴幼儿的哭闹是不可控的,但也必须承认他的哭闹确实影响到了其他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有一个好的态度或者说有一些补偿方式,“比如,孩子家长给受影响的他人提前打个招呼或是送点小零食;又或者相关的服务部门能更好地做好解释、调解方面的工作等,也许更有利于处理这类事件。”

不只因为“孩子哭闹”,还有“大声接听电话”“大声喧哗”“大声播放音乐和视频”,甚至还有“现场直播”……翻看新闻,时不时总会爆出各种因为“噪声污染”引发的纠纷,有的甚至闹到派出所。

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可以看出,高铁“静音车厢”的设置很及时,可以很好地满足部分旅客的出行需求。

其次,设置“静音车厢”的初心,并非是强制管制,而是在于增进社会共识、培养良好的自觉的文明出行习惯,让“想静静”不再是奢望。

一位妈妈在带俩娃坐3个小时高铁时,提前买了60张贴纸给孩子玩,一路上,孩子们不哭不闹,玩得不亦乐乎,整个过程不仅没有影响其他人,这位妈妈也可以趁机“偷个懒”休息一会;还有一些家长提前下载好孩子爱看的动画片,用视频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面对因为“噪声污染”引发的纠纷,一些带孩子出行的家长们纷纷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小妙招。

此外,还有网友建议,高铁应该设置单独的“亲子车厢”“儿童车厢”,让孩子有单独的出行空间,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也不至于相互“嫌弃”,真正实现“用魔法打败魔法”,这不仅对孩子好,对家长也好,更重要的是有效减少了与其他乘客发生冲突的几率。

从这些声音和积极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出,营造文明的公共出行环境已成社会共识。“静音车厢”的设置可谓应景,一些车次还配备免费眼罩、耳机、止鼾器等贴心物件,这些细节都是铁路部门优化供给、提高服务质量的有益尝试,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暖人心,值得推广尝试。

现在再回头看看开头那些问题,“静音车厢”或许并不是绝对的理想式的静音空间,但是这里面有美好的愿景,看到线上线下的各种努力,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所以,对于“静音车厢”能否“静”下来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路上,每一个人都要多点包容和理解,有规则意识,文明出行,在这个“圈内”,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潘愈)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