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前,打开餐饮点评类平台查看推荐,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近日,有关“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的讨论走热,连月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注:指在餐饮点评类平台上评分不高的饭店)”等话题频登网络热搜榜,一些经营多年、自建口碑的“中低分老店”,成为网友“新宠”。
在媒体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的网络平台评分没那么真实,高分饭店不一定香,而一些低评分饭店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说到底,以往仅靠分数来判断商家好坏的评价体系,其公信力在下滑。
点评功能的兴起,最初是给消费者提供参考,逐渐形成“消费指南”“避坑宝典”等自发的监督体系。消费者通过翻看评论,往往能快速筛出“宝藏店铺”。排名靠前、分数更高的商家也更容易被光顾。
也正是这些原因,让很多商家专注刷分控评。有商家推出“激励”机制,如“写50个字好评可获赠品”“发三张图片和好评可免单一道菜品”等,人为推高其评分。有商家以打折换高分,有时无需顾客动手,店员甚至直接在消费者手机上亲自“操刀”打好评。还有探店达人、专业写手乃至第三方机构,也多明码标价成为“嘴替”。
我国法律对刷单的态度十分明确。电子商务法明文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要求:“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依赖“刷好评”引流量,于情于法都是不合理的。
商家的口碑不是“刷”出来的,而是靠消费者“吃”出来的。有些评分不高的老店口味地道,往往能吃出高性价比的酣畅淋漓之感。年轻人涌向低评分饭店,除了对那些品质店铺予以支持,更表达了对注水评分商家的不满。
对此,网络平台应履行好主体责任,对虚假好评及时介入技术手段,制定商家申诉机制,鼓励评分低的商家申诉举报,刹住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秩序之风;监管部门要积极发力,主动巡查,结合投诉举报信息,对恶意刷好评、虚假宣传的商家依法惩处,引导平台完善和提升评价体系,让评分更有含金量,让“口碑”更加货真价实。
而对于商家自身来说,回到“好好做饭”的主业上来,不再追求“刷好评”引流量才是王道。因为,消费者的追求最终会回归到对产品的真实体验上。
营造公平、文明、有序的网络经营环境,让真实的评价为消费意愿提供参考,让点评生态回归“用脚投票”,如此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