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尾声,有关年轻人“断亲”的话题还在继续,网上关于“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拜年走亲戚了”的讨论越来越多。互联网中所谓的“断亲”,并非真的断绝亲戚关系,而是表现为一些“90后”“00后”懒于、疏于甚至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
有人认为,年轻人疏远亲戚是因为他们自私、冷漠,“没人情味”,缺乏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笔者觉得这个“帽子”不能轻易扣。
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流动增加,很多年轻人在外地求学、工作,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亲戚长期缺席或“不在场”,加剧了彼此间的陌生感。与其说这是年轻人的亲戚,不如说是年轻人从上一代手中“继承”得来的亲戚。在此背景下,“断亲”有了现实基础与理由。
另一方面,几代人生长环境、接触事物的差别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与亲戚的思想观念、处事方式有了很大不同。长辈希望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与关怀,年轻人其实也如此,只不过不少年轻人从亲戚那里,无法获得积极的情绪价值。
此前,“一名重度抑郁女生被医生建议断亲”的新闻就是例证。一些亲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打问各种隐私,其实也不是在关心后辈,而是在伺机攀比。看看一些网友留言:“没有共同话题,相处起来很尴尬”“一些亲戚毫无边界感,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管”“一旦涉及成绩怎么样、工资有多少,买没买房、有没有对象,感觉天就聊死了”……年轻人为何“断亲”,答案就在字里行间。
亲情关系本该是简单、真挚的,一些不真诚的亲戚让这种关系变了味、走了样。因此,与其谴责年轻人,不如多想想长辈该如何更好地倾听年轻人的心里话,多了解年轻人的想法,真正以善意和温暖来对待他们。
另外,必须正视两代人之间的思想代沟已然存在的事实,这就需要长辈们多积极“融入”年轻人的生活,而不是“介入”;交流三观相合的部分,尽量回避三观不合的对抗与辩论,寻找彼此之间舒适的社交距离。
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想成为一座“孤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年轻人,希望得到长辈的指点,而不是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的亲戚指指点点;渴求贴心人的支持,而不是“过来人”的训导。毕竟,亲情不会断绝,亲人与家庭永远是身后的港湾,这才是亲缘关系中蕴含的真正价值。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