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大学上课礼,没必要“一刀切”

2024-03-05 09:58:3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节后开学,多所高校发出严格课堂教学规范的相关通知,要求学生上课先起立、师生相互问好。“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上课礼作为几代人中小学时期的共同回忆,承载的不仅是青葱岁月的难忘印记,更是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现如今,多所高校拾起这一礼仪规范,有人认为很有必要,能体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有人认为按规定行事不代表学生就能专心听讲,应当避免这些形式主义。对此,与其急于争个高下,不妨理性看待。

中小学学生被要求起立问好,目的在于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观念和维持课堂秩序、方便开展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规范从未引起争议,原因就在于此时学生的自制力等都不够强。

而大学要求上课礼之所以引发争议,或者说长期以来,大学课堂上很难见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大学生几乎都已成年,有较强的自制力以及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相较于中小学而言,大学的师生关系也呈现出更为独立、自由、平等的特点。

另外,大学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课堂,更是交流平台。不同老师对于课程气氛的要求有所不同,有的老师注重课程规范,就更倾向于严格的课堂礼节;有的老师则喜欢轻松自由的上课风格,就不太拘泥学生是否要起立问好。

所以,是否应该在大学推行上课礼,其实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决定。简单让起立问好成为大学课前的强制规定,只会加重师生的课堂压力,画蛇添足。

话说回来,大学的班级由于归属感和纪律性的缺乏,容易出现松弛散漫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大学上课礼的回归,出发点是好的。但笔者认为没有抓到主要矛盾。事实上,舆论场中大多数反对声音也并非针对“上课礼”本身,而是与之而来的形式主义。

在高校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更多源自其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没有强制规定,在精彩的课堂之上,学生也会自发为老师送上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而言,上课礼的形式并不重要。反之,即便每堂课都保留“上课起立问好”这种要求,也会被学生认为徒有其表,老师收获的也只是表面、空洞的“尊重”。

作为一个外在行为规范,上课礼承担不了太多的内在意义。与其纠结大学生上课该不该起立问好,不如思考如何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起立问好”。想要做到这一点,简单的上课礼恐怕还远远不够。(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