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用AI生成视频和声音“复活”李玟,冲上热搜。同时被数字还原的还有张国荣、高以翔、乔任梁等离我们远去的公众人物,一时争议不断。3月16日,针对网上传播的“儿子被复活”影像一事,乔任梁的父亲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视频发给我的,这是在揭伤疤。”
无独有偶。日前,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在受访时透露,经过反复尝试,他用AI如愿复刻出“数字女儿”,以纪念三年前因病去世的女儿。包小柏一句感叹“我的女儿又回来了”,引得无数人潸然泪下。
从技术角度看,AI的发展已达到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的声音、表情,AI能够模拟出与逝者极为相似的形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现此人的性格特征。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失去亲人的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科技在情感领域的巨大潜力。
得益于此,使得生成式AI有了不小的市场。据报道,用AI“复活”逝去的亲人,已经发展为一项商业化服务。在某电商平台,AI“复活”商品标价从几元到数千元不等,“复活”效果从简单修复照片到与用户实时交互,已有不少消费者下单。江苏南京某技术团队,在半年多时间内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在线团圆”,一单的费用从几千元到1万元不等。
AI“复活”逝者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但并非毫无顾忌和限制,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复活”任何人物。该项技术应用毕竟是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遇到法律、社会道德、传统观念、科技伦理等诸多问题,需要厘清边界,对技术加以规制,避免滥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衍生“二次伤害”。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即使公民已逝世,其肖像权也受法律保护,且除特别约定外,一般不受时间限制。依据法律,逝者的肖像权通常由其近亲属承继行使。
依照上述规定,包小柏用AI生成“数字女儿”,是行使其女儿肖像权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无可厚非。而网友擅自用AI“复活”乔任梁,获得了社交账号更高关注度和更多视频点击量,可用以招徕视频制作生意,事实上收获了金钱奖励。因此,不管行为人是否明示有商业用途,均已涉嫌侵犯了乔任梁的肖像权。法理上,乔任梁的父亲有权依法请求涉事网友承担民事责任。
巧合的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简称AI,像极了“爱”的中文拼音。用AI“复活”逝者,为逝去的亲人建立“数字化身”,通过“看见”去治愈疗伤,也是一种情感的投射和回忆的延续。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技术抚慰之余,也要有所警惕和预判,用好法律法规的利剑,防止AI“复活”的刀刃伤人。(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