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到底哪里人少又好玩呀?”“冷门意味着人少,人少意味着便宜!”“谁有全国百强县的名单?要去就去小县城!”随着假期临近,“反向旅游”的风潮再度升温。据央视财经报道,“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福建平潭、江西婺源、河北正定等越来越多的小城释放出文旅消费新动能。(山东商报)
“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有性价比。”淄博烧烤的烟火、天水麻辣烫的浓厚、榕江“村超”的激情、开封“王婆”的人气……无不表明,社交媒体的发达让小城有了更多被看到的可能,而通达的高铁、成网的高速、便利的住宿又让其有了被到达的条件。从传统热门景点到小众目的地,“反向”颇有过尽千帆、返璞归真的意思。
一方面,市场变得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处处是场景,万物皆可游,名山大川固然趋者云集,寻常巷陌也别有韵味;另一方面,对不少年轻群体来说,把假期交给一个“小地方”,远离人山人海,不必做排队攻略,不用熬夜抢票,主打一个松弛感和性价比。
除了年轻人思想的变化,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促成了这一现象。小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也有大进步;小城市的美食也是独具特色;水乡小镇的观赏度丝毫不逊于高楼大厦……
各地文旅部门也应注意这一“反向旅游”的信号。多元消费需求下,理应有更多小城来承接这波流量。尤其是现在,游客来到一地,并非简单走马观花,而是有吃、住、行等一揽子计划。很多小城都有沉淀已久的文旅资源,但供需匹配度高才能“双向奔赴”。同时,“小城旅游时代”最重要的是打响特色,烧烤火了、说媒红了,但一哄而上、复制粘贴肯定不行。出新才能出圈,怎么出新,是摆在更多小城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
另外,口碑经济时代,印象分很重要。能否“上大分”,关键看服务。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到打造放心消费环境,从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唯有在各个细节中做足功课,才能赢得“满堂彩”。毕竟,文旅产业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一地的偶然“出圈”,或许可以依赖“单点突破”,但要真正将网络流量转化为现实留量,还是要靠“多维发展”。换句话说,既要有乘势而起的自觉,更要有长期深耕的准备。如此才能让旅客流连忘返。
小城故事多,何日君再来?放眼长远,讲好小城故事,让每一份远道而来的真心不被辜负,对各地文旅部门来说既是必答题,又是附加题。唯有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方能“景”上添花、一路“繁花”。(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