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一种“养臭水”的迷惑行为开始在中小学中流行起来。“养臭水”?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三个字都是一脸疑惑:什么是“养臭水”?臭水还能“养”?为什么“养臭水”?一系列问题估计瞬间占满了脑袋。何谓“养臭水”?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材料(比如方便面、牛奶、胶水、蚊子、苍蝇、面包、臭豆腐等)放在瓶子里,加水后“养着”观察。
根据相关报道,孩子们不仅在家制作臭水,还将臭水带到学校。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学生分享了其制作的臭水在教室里炸开后,导致教学电脑损坏、教室在一段时间臭得不能用,甚至还引起十几名同学恶心呕吐。
孩子们拥有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件好事。在一部分人的童年中,相信也做过类似的“荒唐事”。然而在现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个别事件容易迅速传开并发酵,引发成一部分群体中的“潮流”。“养臭水”本身并非“罪大恶极”,但如果成为流行,其影响就值得关注。毕竟,“养臭水”的行为存在健康风险和一定的安全风险。有医生指出,孩子们“养”的这种臭水成分不一,也无法准确判断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臭水中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细菌和病毒,一旦与人体接触,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此外,臭水由于不停地发酵,还可能产生氨、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已有不少臭水惹祸的案例,也有律师指出,如果臭水在学校爆炸造成损失,家长和学校都有可能单独或共同承担责任。在我国,八周岁以下的儿童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在校期间给他人造成损害,校方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想减免责任,则应证明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可见,“养臭水”现象在中小学生中造成了一定影响和危害,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然而“养臭水”的行为并非一刀切式的禁止可以解决,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养臭水”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带来的不确定性又充满了“冒险感”。即便不让孩子们养臭水,也会有下一个“养臭水”出现。
因此,家校联合教育、监管非常关键。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养臭水”的危害性,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学校和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替代活动,如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等,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孩子们在健康的前提下“学中玩,玩中学”,不失为一项良好的教育探索。(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