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整牙要趁早”?还是焦虑惹的祸

2024-08-20 09:58:3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继牙齿矫正普及化之后,低龄儿童整牙现象愈演愈烈。“儿童正畸千万要趁早”“牙齿矫正越早治疗,花费越少效果越好”“别让丑牙令孩子自卑”……社交平台上诸多类似的广告宣传,刻意制造“矫牙焦虑”,有诱导消费、过度治疗之嫌,让孩子身心健康面临多重风险。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渴望拥有一口整齐美观的牙齿,让整个人更加自信,这种需求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正畸并不是简单的美容行为,它还有利于改善咬合功能,维护牙周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正畸市场也随之升温。在此背景下,“正畸要趁早”的确不能说全错。但问题在于,“早”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越早越好。

说到底,正畸是严肃的医疗行为,不能罔顾专业性。前不久,“两岁半幼童竟被要求每天戴12小时牙套”的新闻就引发热议,小小年纪连牙齿都没换,就要白白受罪,甚至还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这种“拔苗助长”,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正如专家介绍,只要不是功能性因素或者骨性因素,不影响生长发育问题,也不需要依赖生长发育潜力来解决,单纯的牙性问题完全可以等到十二三岁再进行矫治。比如,拥挤的牙齿如果过早排齐,其他牙齿萌出后会重新挤歪,矫治时间反而被拉长。而滥用扩弓等矫正措施,可能会影响孩子面部正常发育,甚至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铲除“整牙要趁早”谬论,遏制低龄儿童整牙现象,监管需要及时跟进。卫健部门、行业协会应当尽快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展儿童早期正畸。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规范口腔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营销宣传,严惩“整牙要趁早”这类贩卖牙齿矫治焦虑的虚假宣传,特别是要加大对在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平台兜售牙齿矫治焦虑账户、文案的治理力度,避免误导家长。如此,方能倒逼口腔诊所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斩断儿童牙齿矫治低龄化这门生意。

其次,有必要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科普,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审美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到包括整牙在内的容貌干预并非越早越好。

最后,笔者再多说一句。从眼花缭乱的“补习班”,到“幼小衔接”的无效抢跑,再到敷面膜也要“从娃娃抓起”……某种程度上,矫牙低龄化也是家长们“起跑线焦虑”的缩影。从深层次来看,比起孩子的牙齿,更需要调整的,是家长的心态。(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