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拉夫劳伦在某平台“双11”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16亿元,但退货率却达到了惊人的95%。这一现象源于消费者为了满减优惠,加购了拉夫劳伦的商品,一旦优惠到手,这些商品又会以“七天无理由退款”的方式退回给商家。针对此事,平台方面客服坦言已注意到此次的凑单退货情况;品牌方客服则称,商铺在退货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可与物流公司或平台寻求解决。
在“双11”这个全民狂欢的购物盛宴中,各大品牌和电商平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在这场年度销售大战中脱颖而出。不过,“退货风波”却让火热的“双11”不得不冷静思考。此次退货风波的根源在于消费者为了享受平台的满减优惠,而大量加购了某些品牌的商品作为“凑单神器”。一旦优惠到手,这些商品便迅速被退货,使得商家成为了这场促销活动的无辜受害者。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电商促销活动中屡见不鲜的“怪象”。
每到“双11”这样的热门销售节点,满减、折扣等促销手段本身并无过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发展。然而,当这些促销手段被过度使用,甚至成为消费者“薅羊毛”的工具时,其负面效应便逐渐显现。一方面,商家为了应对高退货率,不得不承担巨大的库存压力和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大打折扣,因为他们往往需要在海量的商品中筛选出真正需要的商品,而这一过程充满了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其实,消费者利用满减优惠的规则,在网购时“凑单”的现象早就见怪不怪。不过今年的“双11”之所以出现许多“高价商品”成为“凑单神器”,也与一些平台的满减门槛过高有关。像有平台推出了“满7000减560”,“3000减240”这类大额满减优惠券。因此,单价往往在千元以上的商品就自然成了理想的凑单选择。如报道中称,动辄1980元一件的针织衫,都有数千人加购,甚至连270元一双的袜子都显示“售罄”。
要知道,消费者选择退货时,未发货的商品,商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出库成本。如果是寄给消费者后,再退货的,商家还要承担运费险抵扣之后的部分返程费用。如果遇到大量退货的情况,商家所要面对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面对这样的问题,平台和商家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积极的调整。对于平台而言,他们应该更加注重活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过度刺激消费者的“凑单”行为,并且对促销机制进行完善,让“凑单现象”钻不了空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商家的支持和保护,确保他们在促销活动中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期待电商平台能够以此为契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积极的调整。(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