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别让夜校变“野校”

2024-12-23 10:14:1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这两年,全国多地的夜校火热“出圈”,凭借超低的价格、丰富的课程,成为不少年轻人利用“夜”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的不二选择。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夜校”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980%。

然而,当“夜校热”这股清流逐渐汇聚成潮时,一些商业机构也瞅准了这块“肥肉”。例如,一些中介机构打着“夜校”名号,以低价吸引学员,等学员去上几次课后便以各种理由推出新增收费内容,抑或是声称要提前捆绑续班。有网友披露,一些中介与好多培训机构有合作,把学员们的信息分转到各个培训机构,他们借机赚“引流”费用。

还有的培训机构,声称有知名老师授课,有技术大咖全程指导、包教包会。但收钱后却不能兑现承诺,此前声称的“小班”授课也变成许多人云集的“大班”教学。

平心而论,无论是一些夜校存在的不能如约开办、虚假宣传严重等问题,还是中介机构蹭“夜校”热度以引流牟利,种种“野校”乱象都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挫伤了年轻人业余充电的热情。而且,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害怕被骗而对夜校望而却步时,那些真正用心办夜校的机构也会因此受到牵连,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总体看来,当前的夜校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政府、社区主导(提供补贴)的公益性夜校,另一类是由社会机构提供差异化选择的营利性夜校。媒体报道的“野校”乱象,主要来自于非公益性的营利性夜校。而追溯“乱”的根源,一方面是“夜校热”发散出的商机诱惑有利可图,另外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下高质量公益夜校供给的不足,有的公益性夜校的课一上线,就被秒光。

夜校受到年轻人追捧,是一件好事。如何把好事办好,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今年3月,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发布的《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就提出,通过多元化途径推动夜校发展,包括政府提高文化领域经费补贴,以及与教育机构、社会机构进行公益合作,助推“夜校热”。这提醒有关方面,在规范营利性夜校的同时,也要加强公益性质夜校的供给,发挥基层共青团、工会等组织的牵头作用,整合公共图书馆、艺术馆等单位的文化教育资源,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夜校课程。

如今,年轻人通常会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搜索夜校机构,这意味着平台方也需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入驻夜校的资质审核,对用户举报及时做出反应,屏蔽或下架违规机构。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练就“火眼金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报名前,应充分了解办学资质、课程设置、师资背景、退费政策等方面,通过正规渠道报名缴费。对侵害正当权益的不法行为,要秉持零容忍态度,积极举报维权,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夜校热”体现着人们的求知热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方面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只有政府、平台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一份学习的热情都能得到最真诚的回应,照亮更多人的梦想之路。(赵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