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增肌神药——健美不能只美不“健”

2025-02-28 11:38: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健美圈,形形色色的类固醇药物被滥用,被称之为“增肌神药”,但此类情况也导致出现诸多问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最新数据显示,非竞技健美人群中类固醇使用率已突破23%,这一数字在社交媒体健身博主群体中更飙升至41%。这场以健康为名的身体革命,其实是此类人群在通过自律无法突破个人极限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危险的“捷径”。

网友热议

“说到底健身还是得靠自己,不要贪图捷径!”

“饮下化学药剂时,真正流失的是对身体作为生命存在的敬畏与理解。”

全媒全解

健美不能只美不“健”

在当今社会,健美已成为一种广受追捧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代表着健康与活力,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个人魅力与社会地位的象征。然而,在这一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阴暗面——类固醇药物的滥用。相关报道中,此类药物如“群勃龙”“氧雄龙”等被称为“增肌神药”,既然属于药物,自然要受到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包括临床试验、药品注册、生产资质认证等。而这些合成代谢类固醇的“增肌神药”,还有一个公众更易理解的概念——兴奋剂。

根据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2025年兴奋剂目录》,这些“增肌神药”属于蛋白同化制剂品种。《反兴奋剂条例》规定,国家对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实行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销售、进出口。同时明确,只有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经批准才能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而且,除胰岛素外,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蛋白同化制剂或者其他肽类激素。

为何非要使用“增肌神药”?根据相关调查,使用者们往往有着相似的画像:他们按医学上的标准,既不属于肥胖也不属于消瘦的范畴,但却对肌肉形态有着近乎痴迷的追求。在社交媒体和健美比赛的双重刺激下,一种畸形的“肌肉审美”逐渐兴起,将肌肉块头的大小和线条的清晰度视为衡量健美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自律与坚持无法迅速达到个人期望的情况下,许多健美爱好者开始寻求危险的“捷径”。他们相信,通过类固醇的帮助,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肌肉质的飞跃,从而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或在网络平台上收获更多的关注和赞誉。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手段实则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类固醇药物的滥用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受损、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此外,类固醇还会引发一系列精神问题,如焦虑、抑郁、暴力倾向等。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停用类固醇,使用者往往会面临肌肉萎缩、体重激增等“反弹”现象,这不仅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可能让身体陷入更加糟糕的状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期一些相关报道称,“增肌神药”本身也并不“靠谱”。有调查发现,在类固醇滥用背后,藏匿着数量众多的非法类固醇生产厂家,并通过网络销售的模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这些厂家很多没有生产资质,甚至查不到任何工商注册信息,完全是伪科技+真狠活。这些小作坊一般卫生条件很差、无法保障无菌生产环境,“个体户”工人也难言专业。据报道,这些类固醇在地下黑市的销售利润率可以达到95.7%,畸高的利润或许就是“产品”质量的直接反映。

有相关分析就指出,锻炼不够,药物来凑,这也折射出当下很多人的身材焦虑和健康焦虑。需求决定市场,小作坊们之所以铤而走险,还是从中看到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又因小作坊更加隐蔽、分散,从而滋生了侥幸心理。其实不只是“增肌神药”,这些年市场上充斥的各种“减肥神药”,也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制造焦虑——贩卖焦虑——制造神药——贩卖神药,俨然成了一条条黑灰产业链的内在逻辑。诸多焦虑本身和神药一样,都是人为构建、经不起审视的。

对此乱象,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遏制其“野蛮生长”。同时,健美人士也应擦亮双眼,有专业人士就认为,健美,失去了健康也就失去了美。健美领域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类固醇滥用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畸形的审美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查处神药容易,破心中焦虑难。广大健身爱好者还是应该清醒认识到,健身没有捷径,真正的猛士,只有敢于直面刻苦的训练,正视淋漓的汗水,美好的身材需要迈开双腿、张开双臂,“身体力行”。(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