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赤岭村一名10岁男孩经过一昼夜漂流,在30公里外的三亚海域被救起,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这名男孩被当地网友认出是“赤岭阿亮”,因顽皮在村子里比较知名。阿亮的离奇经历和事后的淡定表现,让不少网友产生兴趣。有人借用魔童哪吒、杰克船长、悟空渡海学艺的照片,将阿亮做成各种表情包;有人赶到村子里拍摄阿亮视频,有人以阿亮名义开设社交媒体账号,一天涨粉3万多;有人翻出阿亮的“战绩”,称他曾智斗人贩、火烧土地庙、大闹小学幼儿园;有人“尊称”阿亮为漂流小孩哥,“一个人带火了一个村”……
种种调侃中,夹杂着置身事外的凑热闹心态,夹杂着对阿亮传奇故事的盲目推崇,更夹杂着借机炒作、博取流量的私心。围绕漂流小孩哥的玩梗热潮,看似是并无恶意的娱乐行为,实则是对他人权益的肆意侵害。拿阿亮做表情包、打着阿亮的名义开设账号,并未得到阿亮及其父母的允准;智斗人贩、火烧土地庙的离谱“战绩”,更是编造的谣言;跟拍阿亮,给其和家人正常生活造成困扰。阿亮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侵犯,哪怕本意不在伤害,也越过了边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立在舆论旋涡中心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任何人都不能因为故事“上头”而忽视未成年人的权益,忽视舆论可能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据报道,阿亮驾驶的塑料小船,是从景区偷偷开走的,这种行为原本需要被纠正;阿亮被救起时,皮肤已经被晒得通红,没力气说话,并不完全“淡定”;阿亮侥幸遇到从事海钓服务的工作人员,及时获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网友的关注乃至起哄,落在阿亮眼里很可能不是规劝而是鼓励,下次会不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是否还能如此幸运?再者,“皮孩子”的标签一旦固定,阿亮撕都撕不下来,日后可能遭到同学的孤立、邻里的嘲笑。网友不能逞一时之快,而置对阿亮的伤害于不顾。
漂流小孩哥需要的不是调侃而是关爱。据报道,阿亮父母都是环卫工人,家里有四个孩子;日常没空管他,也根本管不住,以至于阿亮非常顽皮。孩子顽皮无可厚非,但引导“皮孩子”走正路,不再任性冒险,不仅需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等给阿亮更多的保护和关爱。平台也应依据法律法规,关停那些玩梗炒作的账号,给阿亮们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尽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阿亮被救上岸了,也不能让他还漂在流量的海里。这一次,阿亮需要网友都施以援手,让他安静“上岸”。(李霞)
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