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AI焦虑”如何安放?

2025-03-31 10:21: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随着以DeepSeek、Manus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迅速崛起,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然而,技术的狂飙突进也催生了普遍的“AI焦虑”——从职场人担忧被替代的恐慌,到企业盲目跟风投资的非理性竞争,再到商家借机收割“知识韭菜”的乱象,焦虑情绪如影随形。

其实关于AI焦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其根源在于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今,AI的快速迭代正在重塑就业市场。麦肯锡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高达8亿个岗位受到AI影响。制造业流水线工人、数据分析师等重复性岗位首当其冲,而高复杂度的知识型工作如法律、文案策划等也未能幸免。例如,ChatGPT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多个广告提案,而资深文案策划师却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这种效率的差距让许多人感到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正在被侵蚀。

与此同时,AI的普及也在改变职场生态。深圳福田区引入的AI数智员工,覆盖了公文处理、民生服务等240个业务场景,审核时间缩短90%,效率显著提升。然而,这种效率的提升也让许多职场人感到压力,担心自己因无法驾驭AI而被边缘化。

在“AI焦虑”的裹挟下,一批投机者通过贩卖“速成课程”收割用户。这些行为利用公众对“技术掉队”的恐惧,以“暴富”“失业危机”等噱头营销,实则提供低价值信息。

AI时代已经来临,不可逃避,关键看如何去面对。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命从未消灭人类,而是在重塑人类的劳动价值。蒸汽机终结了马车夫,却创造了铁路工人;计算机淘汰了打字员,却孕育出程序员。把AI当作助手,也未尝不可,文案工作者可以用AI生成初稿再进行创意加工,程序员可以借助AI进行代码迭代拓展。

对个人而言,焦虑应转化为学习动力。曾有调查显示,现阶段AI更多是生产力工具,如辅助数据分析、文档生成等,而非替代劳动力。主动掌握AI工具的使用,并提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人类独有能力”,才是应对职业变革的核心。

另一方面,企业也需摒弃“撒钱解忧”的短视策略,回归技术积累与战略定力。AI产业链涵盖硬件、算法、应用等多环节,企业应找准定位,如深耕垂直领域解决方案,而非盲目追逐通用大模型的热潮。

与其害怕AI来“抢饭碗”,倒不如先了解如何利用AI。唯有在技术进步中坚守以人为本的底线,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坚持社会公平,才能将AI焦虑转化为推动社会向善向前的动力。(邹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