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豹评频道>内容详情

豹评·网友议 | 博士“开盒挂人”获刑,带来什么警示?

2025-04-13 14:26:2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4月7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 “网络安全博士带头开盒挂人获刑”的消息,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这两名获刑的年轻人赵某和成某某是某虚拟偶像团体成员的粉丝,因与其他粉丝产生分歧,便在境外社交媒体创建3万多人的群组,对多名虚拟主播进行“开盒”,并曝光其同事、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如果被“开盒”主播的粉丝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这些粉丝、粉丝的家人和朋友等,都将成为二人开盒的对象。短短几个月,被赵某、成某某“开盒”的受害者人数有3000余人。

最终,两人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其中一人竟是网络信息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主攻方向正是“网络安全”。

受害者“小雨”的经历令人不寒而栗,她不仅被公开了个人信息,连就医记录、家庭住址等高度私密的内容都被曝光,甚至被篡改后发布。3万多人围观她被“开盒”,并被引导网暴。受害者从未与施暴者谋面,却要承受源源不断的骚扰与羞辱。

这显然已经超出了“粉圈争端”。这两位年轻人以“惩罚”为名,将他人的真实生活一寸寸撕裂。主攻“网络安全”的在读博士带头开盒被判刑,显然具有警示意义。这一案件也在法律与公众认知层面释放出明确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开盒挂人”已构成严重犯罪,必将付出代价。

“开盒挂人”原本是ACG圈(动画、漫画、游戏)中一种极端报复手段。这种手段后来扩展到其他圈子,具体指的是通过曝光他人真实身份、私人生活,将网络冲突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被开盒之人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重创。

这种行为并不新鲜,但其恶劣程度与传播广度经社交媒体放大后愈演愈烈。前不久,一名韩国艺人的粉丝因开盒一位网友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让原本对此陌生的人得以知晓这种特定圈子的报复手段。不少人开始向普通人科普“防开盒”的办法,意在防范不知哪一天,因为某句话就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开盒”。

毋庸置疑,“开盒挂人”的人心理是极端扭曲和阴暗的,潜藏的是“不得忤逆我,否则要你好看”的心态,这种行为虽未对人造成物理上的损伤,但释放的恶意经社交媒体放大后直接影响受害者的真实生活,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不少人不堪其扰,身心俱疲。

当然,治理网络暴力,特别是当下愈演愈烈的“网络开盒”行为,不能只靠一纸判决解决,还需要平台协助与技术监管。社交平台不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下架恶意信息,追踪发布源头。面对这一引发公众普遍担忧的问题,教育部门与媒体也应共同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让“边界感”成为网民的基本素养。

在流量至上的网络环境中,任何一位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开盒”的下一个目标。只有当法律成为网络空间里不可动摇的底线,才可能真正止住那只伸向他人生活的“黑手”。(张盛)

​来源 光明日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山东商报》社主办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联系电话:0531-88197600 邮编:251000

速豹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subao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18076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12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手机速豹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subao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18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