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多家电商平台宣布对“仅退款”规则进行重大调整,这意味着无序的“仅退款”在电商行业正式终结。相关报道称,据淘宝规则表示,为平衡实现商家权益保护与消费者体验提升,后续平台将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售后申请,由卖家先行与消费者协商处理。这是自去年7月淘宝率先松绑“仅退款”,京东、快手等跟进优化规则后,电商平台正式全面取消“仅退款”。
“仅退款”最初被引入国内电商平台时,被视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利器”,旨在通过“退款不退货”简化售后流程、打击劣质商家。然而,这一规则的初衷在执行中逐渐异化。部分消费者滥用规则,以“质量问题”“包装瑕疵”等理由恶意申请退款,甚至形成职业“薅羊毛”产业链,导致商家损失惨重。如2024年双11期间,“任意仅退款”投诉量高居榜首,职业羊毛党形成灰色产业链,恶意退款占比超64%。许多中小商家苦不堪言,如女装类目退货率达80%,其中50%为仅退款,商家月均损失超万元。
拼多多2024年财报显示,售后支出占营收比达7.2%,同比激增83%。京东升级“无忧购”服务后,退货处理成本上涨12%。平台售后成本的不断攀升,促使平台对规则进行调整。此前曾有相关报道称,2024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6家电商平台,通报其“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也表示要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保障商户正当权益。
此番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赋予了商家更多的售后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售后问题,减少因平台强制介入而可能面临的不合理退款损失,有助于缓解商家的经营压力,提升商家在电商平台上的经营体验和积极性,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稳定商家的经营预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而对消费者来说,这可能会让消费者在申请仅退款时面临更多的协商环节和不确定性,消费者需要与商家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时间精力投入,但也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行使自己的权益,避免滥用“仅退款”规则。
“仅退款”的终结,实质是电商行业从“内卷式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任何商业规则的制定,都需在消费者权益与商家生存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找到平衡点,持续优化规则和机制,才能实现电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让消费者和商家在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享受电商带来的便利和价值。(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