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称,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昭鹏参加考试。
5月10日,山东省职教高考开考。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为了救发病的同学错过了语文考试。当弃考救人的烟台小伙姜昭鹏将发病同学紧急送往医院,并坚定说出“考试可以再考,生命只有一次”时,或许未曾料到,短短三天后,自己会收到补考安排的暖心通知。这份回应,恰似一场及时雨,让善意在现实中得到了温柔反馈。
面对突发情况,姜昭鹏利用所学知识第一时间对同学展开专业急救,网约车司机王涛第一时间联系交警说明车内紧急情况,在得到准许后连闯6个红灯,将15分钟的行程压缩到7分钟赶至医院。少年的机智、司机的果敢、交警的调度、医护的专业,众人的合力让发病同学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护,最终转危为安。
善意,从来都不应被漠视,更不容被辜负。当姜昭鹏的善举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恳切希望教育部门能为他安排补考。教育招生考试单位经核实情况后,同意安排姜昭鹏参加补考。不论是这次特殊的补考,还是经准许后连闯的6个红灯,这个故事中,规则以温暖而有力的姿态为美德“撑腰”,让正义与善意得以彰显。
令人欣慰的是,社会对好人的褒奖与善待,不止于此。姜昭鹏与王涛被授予“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王涛所属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也对他进行了奖励。这些实实在在的奖励,既是对善行的高度认可,也向社会传递着鲜明信号: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珍视。
善待善意,方能滋养更多善行。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已被孔子以生动案例阐释。子贡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却拒绝接受国家赔偿金,孔子认为此举不妥;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后,坦然接受被救者赠予的牛,孔子反而予以赞扬,并断言“鲁国人从此定会更勇于救助落水者”。对善行给予恰当回馈,才能让善举形成良性循环,激励更多人投身其中。
时光流转,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所蕴含的智慧,至今启迪后人。一个个平凡人的善举,如点点微光,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温暖着每一个人,也照亮整个社会前行的路。
来源:大众日报